中新社柳州1月29日电 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现重金属镉超标,位于事发地的河池市和下游的柳州市都高度重视,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力物力全力处置。然而两个城市面对新闻媒体,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1月19日,有官方媒体报道广西龙江宜州拉浪段发现重金属污染,镉浓度超标3倍。此后,来自当地的官方消息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公众在面对如此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时,只获得只言片语式的零星消息。
记者28日到河池市应急指挥部,宣传组成员面对记者的采访一律用“情况我不清楚”来回答。当晚,河池市委宣传部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该通稿称河池市正全力推进龙江河段污染处置工作,设置五道防线降低污染物浓度,目前污染水体镉含量呈下降趋势。通稿中没有提及该事件的事发原因、污染源、环保数据等关键信息。
自污染事件发生后,处于污染河段下游的柳州市一直利用当地报纸和电视公布事件进展及水质情况。由于担心饮用水源被污染,23日开始柳州发生市民抢购瓶装水和恐慌性屯水等现象。
随后,当地官方利用网络论坛、官方微博、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每两小时向市民公布柳江水质检测数据,同时邀请媒体参观当地自来水厂、应急物资储备等地。28日,柳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通报最新水情,并详细介绍柳州市应急处置情况。由于信息得到详尽公开,大量的信息经媒体传播后,柳州市民的恐慌情绪得到平定。
中国自2008年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信息的公开,但各地政府在执行中仍有较大差别。
河池、柳州两地官方对信息公开的态度直接考验着政府的公信。此间有学者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及时、公开、坦诚地使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抵达公众,有助于赢得对事件处置的主动权,有望树立正向的信誉和形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