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广州天河城的经销商店内,看到IPad2并未下架。
石家庄工商查扣iPad深唯冠代理律师对本报表示将有更多工商部门查处苹果侵权
虽然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关于iPad商标权的诉讼仍在进行,但深圳唯冠正通过工商行政向苹果方面施加压力,昨日有报道称,石家庄工商部门已经查扣45台侵权iPad 2,多地工商部门则希望唯冠方面提供iPad商标权被侵犯的证明。广州市场苹果行货iPad仍在正常销售。
深圳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对本报记者表示,深圳唯冠已经在全国多个地方的工商部门对苹果侵权销售行为进行投诉,将有更多的工商部门对苹果侵权行为进行查处,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苹果还不正视iPad在中国内地商标使用权问题,将导致更多地方的苹果iPad下架。
文/记者段郴群、索冬冬
图/记者苏俊杰
在一审苹果败诉后,多地工商部门联系唯冠方面,希望唯冠方面提供iPad商标权被侵犯的证明。昨日有报道称,石家庄工商局在核实苹果公司侵权后,查扣了45台苹果iPad2,并表示对涉嫌商标侵权的商品依法一律没收,并处非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
遭查处:iPad首遭下架
石家庄当地多数商家已经对iPad产品则是纷纷“望风下架”。据悉,这是在与深圳唯冠出现商标侵权纠纷之后,苹果iPad在中国境内首遭下架。
汉卓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首席律师赵虎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工商部门查扣iPad的行为可能不当。第一,目前苹果与深圳唯冠之间的iPad诉讼是商标行政确权纠纷,而并非侵权纠纷,苹果是否侵犯了商标权尚不确定,一审判决没有生效,因为苹果公司已经提起上诉。第二,即使工商机关认定苹果构成侵权,但司法判决也未必一定会认定侵权。
唯冠律师:更多工商局将行动
本报记者昨日到多个苹果在广州、深圳的授权经销商处看到,苹果iPad仍在正常销售。天河一家苹果行货销售点店员告诉记者,在没有得到正式通知之前将正常销售。
深圳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深圳唯冠已经在全国多个地方的工商部门进行投诉。而各地工商部门查扣苹果iPad,其依据并非去年年底深圳法院作出的苹果败诉的一审结果,而是深圳唯冠才是iPad的商标权所有人。在2011年10月,国家商标局颁发给深圳唯冠关于iPad这个商标续展的证明,证明深圳唯冠才是iPad在中国的商标所有人。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苹果继续在iPad商标问题上不作为,将会导致更多地方的苹果iPad下架。
或影响新一代产品iPad3
近日市场传苹果将于3月份推出iPad3,零售商也在清理库存迎接新产品。肖才元告诉本报记者,苹果在中国销售iPad3同样是未经深圳唯冠授权的,因此同样构成对深圳唯冠拥有的iPad商标权构成侵权。业内认为,商标权使用问题不解决,或影响iPad3在中国市场销售。
两套标准惹争议
虽然苹果在中国市场对iPad商标权使用问题上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但在国际市场上苹果则是视专利等知识产权为限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武器。近日苹果在美国对三星电子提出了新的专利权诉讼,要求对三星两款最新的旗舰手机进行禁售。深圳唯冠方面曾表示,苹果在推出iPad前请了专业机构和多地的律师进行调查,不可能不清楚中国内地iPad商标权的情况。
苹果这两种迥然的态度也引起中国消费者的抗议。昨日IT法律人士赵占领表示,苹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实非常强,但在购买iPad商标时却是百密一疏,法律团队的失误带来巨大麻烦。而对于苹果来讲,iPad改名的代价太高,且改名难以改变被罚款的处境,最终可能和解。
事件回顾
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随后在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苹果与唯冠达成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苹果方面随后陆续启动了iPad在全球市场的销售。
2010年,iPad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唯冠深圳方面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所以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不属于苹果。但苹果公司一纸诉状反将“深圳唯冠”告上了法庭。
2011年底,深圳中院判决苹果败诉,苹果不服,向广东高院提起上诉,案件目前还在审理过程中。
苹果全球“陷危机”
事实上,除了商标权问题,苹果因其用工问题也正在面临更大的压力。连日来有苹果用户在全球多地的Apple零售店外进行抗议,要求苹果改善其供应商的工作环境,并呼吁“苹果生产有道德的iPhone”,有消息称多达25万人签名参与了该活动。
在爆出用工问题后,苹果公司也承认存在一些问题,公布了其在全球的供应商名单,并表示会聘请机构展开独立调查,对不合格的供应商将会终止合作。但在这一声明之后,苹果再无更多实质性的动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