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动态的,它的目标不断在改变,既然谁也不知道100%,62%从何而来?
在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上,有专家根据自己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完成总任务的62.74%。
精确到万分之一位,乍一看,这个研究挺科学,但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动态的,它的目标不断在改变,既然谁也不知道100%,62%从何而来?第二,“军事支出占GDP比重”、“全球500强中国企业营业额”等指标设置太随意,秦始皇时全民皆兵,清末官商伍秉鉴曾是世界首富,结果如何?第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复兴吗?如果没有价值复兴,这个复兴反而是件令人恐惧的事,可价值层面的东西,如何量化?
问题的核心在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能否硬套入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成立的前提,在于人与被观察的对象之间,可以做到彼此互不影响,而社会科学则不同,我们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论怎样保持中立,都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而观察结果出现后,对象也会受它的影响。
以股市为例,当专家提出利好信息时,则许多人会跟进投入,反而使其崩盘,导致预测失败。所以,物理学可以预言未来的变化,而社会科学却不能预言未来,否则就会落入“科学主义”的窠臼。
在历史上,“科学主义”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事实上,假设一个切实的未来,必然会抹杀了当下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符合未来的要求,那么他是不是就成了阻碍历史进步的人呢?是不是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呢?这就为屠杀、奴役他人制造了借口。
这样的基础知识,专家岂能不知?可为什么还要推出62%这样荒唐的把戏呢?
原因不外有三:首先,它是对领导的赞美,就算说错了,本心还是好的,比较安全;第二,披上了科学研究的外衣,并以此规避道义责任;第三,它契合了不谈价值、只谈实用的氛围。
必须警惕62%的虚妄,因为它是用科学的名义弘扬迷信,用理性的假面倡导反智,科学研究本应有良知,如果成了高级的欺骗技术,则一个社会的常识基础就会被松动,而没有常识的社会,注定没有未来。
朝堂之上指鹿为马,江湖之中必有动荡纷争,对于62%,不能等闲视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