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城市牛皮癣”之称的小广告一直是摆在大城市管理者面前的治理难题。目前环卫工人清理小广告一般采取手撕、高压水枪冲、刷漆覆盖、汽油喷灯烧等办法,但清理速度往往赶不上粘贴速度。近日,有消息称,北京市在试点小广告“专贴柱”。“专贴柱”能否解决小广告“顽疾”?试点效果如何?20日,北京市政市容委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崔宣通过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对网友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
崔宣介绍,北京市目前对小广告的治理方式主要有四个:一是加强日常的清理,根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按照设施权属,协调产权单位对粘贴、涂写在设施上的小广告进行清除,建立小广告清除队,在重要区域增加清除作业频次;二是加强城管执法检查,对违法张贴、涂写的小广告的行为予以处罚;三是在在一些公共设施上喷刷防小广告材料,设置保护丝网;四是在小广告易发区域设立“专贴柱”。
“我们在北京市丰台区、朝阳区的一些易发小广告区域试点制作了多个水泥制成的广告粘贴柱摆放在街头,专供人们粘贴小广告用,积极探索对小广告的治理工作。”崔宣说。
治理小广告究竟难在哪里?崔宣说,由于小广告制作和张贴的成本低,经常被一些人用于发布服务信息和不良信息,目前主要难点在于管理成本、执法成本很大。
崔宣同时也承认,小广告是有社会需求的,不能完全抹杀,应该是科学地引导它。“我们目前采取疏堵结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加强小广告执法检查,劝阻、查处违法行为,减少乱贴乱画乱刻现象;另一方面尝试设置小广告张贴柱,引导规范小广告张贴行为,减少随意随处张贴现象。从目前情况来看,试点的区县的粘贴情况已相对集中,清理也相较之前容易了很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崔宣表示,如果试点成功,下一步有可能在北京所有区县推广。具体设想是在小区布告栏旁用不锈钢钢板制作广告专贴牌,引导人们将小广告定点贴在指定位置,由社区统一进行管理,每隔一两天用水冲刷清洗一次,或在公交车站、过街天桥等公共场所筑起水泥专贴柱。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