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绘
网上购物,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双十一网购,人们的消费热情和消费力超乎想象。可是众多电商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宣传,也经常让消费者一头雾水。拉动消费,不光需要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更需要规范的购物环境和商家的诚信服务。
价格:虚实之间藏猫腻
在选购商品时应进行充分对比,时刻擦亮眼睛,切勿“听信”电商网站上的“一面之词”
“本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没想到还是被忽悠了。”浙江杭州的消费者吴女士向记者反映,上个月她网购了一件五折优惠的某品牌运动服,岂料收到衣服后,吊牌上标注的价格比网站上公布的价格低了200多元。吴女士对自己这次超值的购物表示很怀疑。
“‘买的不如卖的精’,网上购物猫腻太多了,以后还是去大商场保险。”吴女士无奈叹息道。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38780家,同比增长8%。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但总体上看,目前电商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在电商网站名目繁多的促销大比拼和频繁的价格战中,先涨后降、高标低折、虚构原价等花样层出不穷,价格虚虚实实如雾里看花,让不少消费者大呼“上当”,一些狂轰滥炸的促销优惠名不副实。
从8月中旬开始,京东、苏宁和国美在大家电领域声势浩大的价格“三国杀”就被称作是一场经过彩排、吆喝的“电商大战”,降价促销实则暗藏猫腻。
据一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此轮价格战前夕,京东商城大家电品类商品中有近50件悄然提价,苏宁、国美等商家的商品价格“水分”也不少。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认为,一淘比价揭示了本次价格战“先提价、再降价和缺货显示”的潜规则,促销中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9月初,国家发改委分别调查京东、苏宁、国美,初步认定价格战中有电商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
荆林波认为,花样百出的虚假价格促销,从短期看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长此以往不仅将使电商企业陷入畸形拼价的恶性竞争,而且有损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信心,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商业环境和商业信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他建议,在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的同时还需要中介组织,特别是消协、电子商务协会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共同推进我国网络消费环境的改善和规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