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月21日电(记者王骏勇、杨绍功)让基层代表先说、把民生账目算细、以发展为明确导向……瞄准基层、瞄准民生、瞄准发展的三个“瞄准”,成为正在召开的江苏“两会”的一道新风景。
镜头“瞄准”基层
在刚刚开幕的江苏“两会”上,新当选的农民工代表、南京市玄武区环卫工人王修小,成为备受追捧的“明星”:不仅媒体大篇幅跟踪他的履职历程,参加讨论时,召集人每次都会鼓励他们基层代表先发言。
“以往开‘两会’,占据电视画面和报纸重要版面的大多是官员、领导,代表们围坐一圈,先开讲的也总是老资格。现在让‘接地气’的代表委员增加曝光率,让基层来的同志先说话,成为新风尚。”多位参与此次“两会”报道的媒体记者纷纷反映。
江苏“两会”之前,宣传部门就向媒体发出号召,希望记者们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代表委员。在发言讨论等环节,也尽量给一线代表更多机会。这些都是为了让与会代表更多地听到来自基层的声音。
“两会”上,这种倾听基层声音还有了制度化保证——本届省人大代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线的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提高1.7个百分点,党政干部代表比例则下降5.5个百分点。
投入“瞄准”民生
新增3万张养老床位,新建、改扩建800所农村幼儿园,对160万名留守儿童开展安全守护行动,解决3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县(市)PM2.5监测能力全覆盖,70%的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报告中关于民生的承诺被细化为一条条更加直观的数字,让人们一目了然。“把民生账算得细,政府才像一个过日子的当家人。”江苏省人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细、措施实,既体现了政府的决心,更方便群众和代表委员们监督。
记者发现,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2013年主要任务的篇幅有13页,其中涉及民生的内容就占了近4页纸。江苏过去5年公共财政超过70%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而2013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还将再增加。
如何将CPI涨幅控制在3.5%,如何让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0%……面对民生工作的加码,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认为,还需更加努力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实事,确保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目标“瞄准”发展
江苏“两会”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代表委员们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江苏提出未来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目标,这让与会的代表委员们感到振奋。江苏省人大代表吕春雷认为,人均GDP增长了,老百姓才能得实惠。江苏省政协委员徐忆农也认为,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前有“两个率先”的目标,现有推动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的压力,这一切都考验着地方政府谋发展的智慧。江苏制定了严格的发展量化指标: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2%以上,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等等。
发展导向明晰让政府的财力投向更加明确。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等工程的资金投入都将增长10%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