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蓝皮书引热议:2000元电脑政府9万元买
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机构公布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引发热议。《法治蓝皮书》称,政府采购并没有做到物美价廉,八成政府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甚至有单位花9万元采购的电脑市场上只卖2000元。
南京市纪委书记承诺:政府采购价一定低于市场价
政府采购商品的价格真的大多高于市场平均价?2011年1月南京就首推政府采购“淘宝模式”,南京政府采购商品价格情况如何?“‘淘宝模式’有效地杜绝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买萝卜花了人参价’现象。”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龙翔说。去年11月初,南京再出新招,首推“政府采购网上竞价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保控机制”,也就是第三方价格监测机制。“我们向社会公开承诺,政府采购网上竞价产品的成交价格必须低于市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相同产品市场价格。违反此‘铁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给予举报者10倍于差价的奖励,欢迎社会各界监督。”龙翔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南京政府采购“淘宝模式”效果如何?
2年多节约财政资金7600万元
2011年初,南京首推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网上竞价改革,即由原来采购单位与供应商“面对面”洽谈采购价格,改为采购单位与多个供应商通过“背靠背”网上竞价方式确定价格,这便是被媒体热议的“淘宝模式”。
该模式包括三种方式:单品牌反拍,即采购单位在提出产品需求时可以自选一个品牌在网上发布需求,由3个以上供应商进行网上报价,经多轮反向竞价后形成最低价格;多品牌比价,即采购单位需要提出2个以上(含2个)同档次的品牌在网上发布需求,协议供应商同时在网上报价,系统自动将最低报价供应商推荐给采购单位;多部门团购,即由一个部门在网上提出采购需求,并发出团购邀请,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同采购需求的采购单位响应,可以形成集团采购规模,获得批量价格优势。
一串数字印证了“淘宝模式”的显著成效:2011年1月1日-2013年2月25日,通过网上竞价平台共成交21858次,采购产品80583台(件),成交金额3.88亿元,节约财政资金0.76亿元,节约率16.35%。
◎怎样严防“成交价高于市场平均价”?
“淘宝模式”引入第三方价格监测
“《法治蓝皮书》所讲的‘政府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我们有什么办法预防范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说,“法宝”就是去年11月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联手推出的“政府采购网上竞价产品第三方价格监测保控机制”。
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市价格监测中心通过对商场、电子商城等40余个监测点的价格采集,对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实时的跟踪分析,并将定期在政府采购中心网站更新发布。目前纳入试点监测范围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3类产品,根据试点情况将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网上竞价采购的全部18类产品。“《法治蓝皮书》数次提到的‘台式电脑’,就在我们重点监测范围内。”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他们以南京珠江路雄狮电子商城、苏宁、国美、五星等家电卖场作为价格监测点,以这些电器卖场公布的电子产品市场价格为监测样本。“我们明确规定,在南京,政府采购以市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产品市场价格作为网上竞价产品最高限价的依据,网上竞价产品的成交价格必须低于相同产品的市场监测平均价!”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一些地方,少数供应商以“特供产品或特供服务”为由,让供应商品在市场上“难以参照”,从而规避“价络监测”。对此,南京有什么应对之策?“价格监测中心负责对每类产品提供30种以上当前市场主流(畅销)机型的价格,该机型的价格应考虑品牌、型号、配置等具体内容。”
◎欢迎社会监督政府采购“价格虚高”
给予举报者10倍差价的奖励
据介绍,去年11月以来,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对政府采购网上竞价产品实施实时动态监测,并按月发布3期监测数据。“在以前,最高限价是供应商在投标时提供的,即使通过2家以上供应商‘背对背’的几轮竞价,成交的价格仍然可能比市场价高。现在由市物价监测中心这个‘第三方’提出‘最高限价’,更加接近市场真实价格,再通过竞价,成交价格自然就低下来了。”该单位常年办理政府采购业务的张科长说。
在《法治蓝皮书》,有这样一个例子触目惊心: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政府采购价达到惊人的9万多元,而市场价不过才2000多元,相差30多倍。“这在南京有可能吗?”记者问。
“绝对不可能!有了价格监测这一‘利器’,就相当于把网上竞价产品的‘最高限价’关进了‘铁笼子’!”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说,他们正在对网上竞价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届时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价格监测信息及成交均价,便于社会监督。
“如果发现南京的政府采购成交价格高于第三方监测公布的市场平均价,我们将给予举报者10倍差价的奖励。这个奖励,将由该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埋单’。对违规供应商,我们将扣除其‘诚信’积分,直至取消参与政府采购的资格。”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