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浙江“五水共治”践行第三年 又见水清河晏
2016年12月22日 16:17:3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今年是浙江开展“五水共治”的第三年。近年来,全省6.1万名河长搭建起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谱写一部现代版“大禹治水”壮歌。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221个省控断面水质Ⅲ类以上逾七成;全省境内垃圾河、黑臭河已经基本消除。

  时近岁末,喜讯传来。省控断面台州金清新闸已连续3个月以上稳定在Ⅴ类水质。随着金清新闸消除劣Ⅴ类,全省顺利完成2016年度消劣任务。到明年底,浙江省内将再无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提前3年完成国家“水十条”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的任务。

  治水攻坚战,改变我省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山河重新铺排,让清波重回大地。

  水中的变化

  今年2月14日,正月初七,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春寒料峭。

  浙西,地处钱塘江上游的衢州市衢江区,1.18万名党员群众组成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等治水志愿队,投身于衢州市发动的“清千塘美百河”农村小微水体淤泥和垃圾清理活动。据统计,仅2月14日当天,当地查找出治水短板28处,现场解决6处;58座水塘、100公里小沟渠得到初步清理,共清理出淤泥40余吨。

  2015年,衢州便已完成市域河道断面消除劣Ⅴ类水及消除垃圾河、黑河、臭河的任务。今年,他们以“清千塘美百河”为契机,将目光转向农村池塘、水潭、沟渠等小微水体的清淤整治。

  仲春四月,春风和煦。

  浙中,生活在浦阳江边的老百姓很久没有见到过这样气势的场面:从浦江天灵岩南麓的浦阳江源头,到杭州萧山区钱塘江的三江口,由南向北,整整150公里,全流域打响一场清淤大作战。

  如何提高清淤效率、加大淤泥的资源化利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各地推进清淤工作面临的共性难点。浦江、诸暨和萧山三地联手,打破地域藩篱,探索创新,让问题的答案有了一个“浦阳江样本”。

  “清淤泥,活水网”,这一年里渐渐成为之江大地上的热词。截至9月底,全省便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污(淤)量12054万立方米,达到年度任务的119%,11个设区市全部提前完成任务。

  娄宫江,穿崇山峻岭过绍兴,滋养着整个兰亭。

  如今,娄宫江两岸的每一个入河排污(水)口,都挂上了簇新的标识牌:娄宫小区1号雨水口、国际公寓2号雨污混排口……紧挨着沿河的河长牌,又新竖起一块“治水作战图”,标识着所有入河排污(水)口。沿河的生活区排水口、企业排水口、农田排水口分别用蓝色、红色和绿色编号标注。

  正是在今年的入河排污(水)口大排查中,兰亭镇修补了江边两处混入排水口的破损污水管,封堵8处废弃排水口、11处沿河私设排水口。

  到今年底,浙江的河道都将多一道严格管控:所有入河排污(水)口将全部配上标识牌,非法排污口面临清理整顿。管住了入河排放口,就管住了入河污染物,从根源上保障了河道水质。

  在水中,变化每天发生着。人与水,日日有新事。

  岸上的突围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条河,能讲述一方水岸的绿色蝶变。

  在蓄电池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铅蓄电池产业转型,全国看浙江,浙江看长兴。生产决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为求清波常在,长兴县多次开展蓄电池产业专项整治,对蓄电池“低小散”企业进行关停淘汰。与此同时,引导蓄电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斥资7.39亿元,郎山和城南两大新能源高新园区拔地而起。目前,长兴蓄电池企业与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去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9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1.9%。经济增长和水环境保护,寻得了发展的平衡点。

  今年10月8日,捷报传来:农业部发文批复同意浙江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的省份。

  嘉兴的生猪饲养量,一度达到743万头,占全省总量近五分之一。南湖区的竹林村,曾是嘉兴典型“蚊蝇乱飞舞,处处猪粪臭”的养猪村之一。过高的养殖密度、传统的饲养方法、落后的环保理念,让村里的环境不堪重负。

  如今再看竹林村,一切已经大不同。不仅有4个跻身市级“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小桥流水、水清岸绿的江南水乡风貌更是在嘉兴人的朋友圈走红。

  水质要提高,养殖业便要转型升级。在畜禽养殖的困境突围中,嘉兴地区调减生猪存栏90%以上。勇向诟病已久的落后产能开刀的背后,是嘉兴人践行生产方式变革的绿色雄心。

  目前,我省近9000家规模猪(牛)场已经全部实现无污染养殖,39个散养猪重点县、规模水禽场污染治理全面完成,91%以上的养殖场实现农林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比重高出全国26.8%。

  在金华,今年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垃圾分类处置站不仅不会让人避之不及,反而有人早起去门口排队。原来,在金华的部分垃圾分类处置站,每天分类收集来的易腐烂垃圾,经过加工后变身为有机肥料,免费供给有需要的农户。金华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治污水的切入口之一,探索出了一条水岸同治的独特道路。从一枚电池、一头猪、一个垃圾桶开始,岸上的变化,牵动着水中的清澈。

  11月,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议在金华召开,农村垃圾分类的“金华模式”获点赞。

  率先的探索

  今年,浦江迎来八方客。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团队,前来调研浦江治水模式。

  出境断面水质曾经连续8年处于劣Ⅴ类的浦阳江,如今全流域达到Ⅲ类以上。浦阳江蝶变的故事,也是属于全省已经被消灭的6500多公里垃圾河、5100多公里黑臭河共同的故事。

  4月,前来浦江参加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的全国环保专家被浦阳江之变深深震撼。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志鹏说:“对浙江的‘五水共治’工作早有耳闻,实地来看一看,才知道决心如此之大、魄力如此之足。”在环保一线工作多年,陈志鹏成了名副其实的环保专家,浦阳江水让他连连称赞:“除了常见的COD(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浊度等指标外,我注意到氨氮、亚硝酸盐氮和一些金属元素指标,均达到了Ⅲ类水标准,这说明水质是真好。”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浙江先行先试的河长制,开始走向全国。

  来到浙江,到各地的河岸走走,不难发现,河长制已经和这里的河湖紧密相连。2008年,湖州市长兴县率先试行河长制。随后,嘉兴、温州、金华、绍兴等地陆续铺开,这一制度在浙江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浙江已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42120名村级河长,共计6.1万名。这张严密的河长网络保障了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发现问题有处置,基本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河长们用自己的实践,守护着浙江的绿水青山。

  “五水共治”这个动人的浙江故事,见证着浙江迈出坚实的绿色步伐。

  12月7日,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一市,联合环境保护部等国家部委组成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杭州正式启动。以江浙沪皖地区为起点,这项全国创新的机制,打破藩篱,为长三角地区重塑水环境。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淤泥;治水;排水;排污;五水共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