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衢州江山的深山里,30年来他用信念守卫着那一盏灯
2017年01月20日 12:13:21 来源:衢州新闻网 记者 邓亮 通讯员 王刚

  1月16日,衢州供电公司江山市长台供电所员工萧日法在他所管辖的双溪口村巡检,路上不时有村民问他,“萧师傅,什么时候出去过年啊?”

  “我不出去,在山里过年,放心吧。”57岁的萧日法笑着回答。

  随着春节的临近,像这样的对话,萧日法每天都要重复上好多遍。可听到答案后,村民们都露出了笑容。因为萧日法儿女在外,村民们担心他春节外出,过年家里电灯坏了没人帮忙修理。

  江山市张村乡双溪口村属偏远山村,139平方公里面积,却只有七百多常住人口。萧日法是村中唯一的电工。

  为了一盏灯,萧日法在双溪口坚守了30年。岁月流逝,萧日法逐渐变成了山村百姓心里的一盏明灯,村民对他的依赖与信任无人可替代。

  老人们心中的“孩子”

  1月10日12点半,刚吃过午饭的萧日法与妻子刘爱清,提着自掏腰包买来的油和米,来到了双溪口村高滩自然村陈贵寿家里。

  年迈体弱的陈贵寿夫妇住在山里,原本有大儿子照顾。但自从大儿子出车祸受伤后,老俩口便没了依靠。萧日法夫妻俩见老人可怜,不时会来探望,这已经是近两个月来第四次了。

  上月8日,萧日法夫妻俩帮忙老人垫付了医疗保险,并代老人去银行取了钱;12日他们把钱送到老人家中;20日夫妻俩又给老人送来了一箱八宝粥,以方便老人不时之需。这次是给老人送米和油等年货。

  95岁的陈贵寿与妻子正坐在家门口锯木头,看到萧日法夫妻俩,忍不住掉下眼泪,“你们比我自己孩子还好。”

  冬日午后的阳光照着黄泥房。萧日法帮老人锯木头,刘爱清点开手机外孙玩耍嬉闹的视频,老人看到视频里孩子的欢笑,脸上也有了笑意。

  临走时,陈贵寿的妻子抓了一大把花生,塞进萧日法夫妻俩的口袋,再三嘱咐:“孩子,下去慢点走。”在双溪口村坚守30年,村里很多老人遇到萧日法,都直接用土话叫他“孩子”。

  当初为了一盏盏电灯而守在山里的萧日法,早已成为村里人心中一盏明灯。如今他不再只是一名电工,反而更像一位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亲人。除了负责和电力有关的日常事务,帮村民充话费、代缴医疗保险、买日常用品、维修家电等,都成了萧日法在做的事情。

  刚从陈贵寿老人家里回来,村里另一位老人拿着本红色存折来到了萧日法家里,让他帮忙取钱,“我们有事都喜欢找他。”

  帮村里老人到镇上去取钱,对萧日法而言已是常事,也是春节前的一项“重任”。山里老人多,地域偏僻出门不便,老人们纷纷将密码和身份证交给萧日法,让他代劳。

  “最多的帮忙取过一万多块,昨天有个取了5千,这几天正要送过去。”萧日法说,有的老人记性不好,“有时还要来问我,她的存折密码是多少。”

  萧日法为村民热心操办的事情还有很多。七十多岁的郑存义患有腿疾,行动不便,平日里买药基本是萧日法帮忙代买;村民吴英录家里负担重,亲戚家有小孩的衣服换季淘汰下来的,都洗洗干净给送过去……

  一个脚趾的代价

  萧日法从小对电痴迷,1988年他入了党,又被全村人推选为农电工。山区气候复杂,道路崎岖,电网线路故障多,萧日法巡查线路,维护维修线路的工作任务很重。有时为了给一户人修灯,萧日法要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30年来,萧日法所在的辖区从来没有出现用电事故。

  村里每家都有萧日法的手机号码,因为不论谁家有事,即便是家用电器坏了等不属于萧日法工作范围的事情,他都乐意帮忙,不但不收取费用,有时候还自掏腰包贴材料费。“说不清为什么,有时候做事情虽然也累,但是弄完看到别人高兴,我心里也很高兴。”萧日法说。

  1990年一个深冬的晚上,萧日法在泥泞的山路上步行了3公里,赶去村民刘芝松家里维修电路。维修时,一块钢板掉了下来,将他右脚砸得鲜血直流。为了尽快维修好电路,萧日法没有在意,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右脚的中趾坏死截肢。

  这件事让妻子刘爱清特别自责,此后只要萧日法外出检修,刘爱清都会陪着他一起去。直到现在,萧日法的右脚有时还是会隐隐作痛,刘爱清每次给他买鞋子时都选大一号,把鞋底垫厚点,以减少摩擦的疼痛。

  其实,萧日法曾有机会离开这个偏僻的山区。2003年,萧日法通过考试被江山供电局录用,不必再待在山里。可他离开双溪口不到3年时间里,村民遇事还是习惯给萧日法打电话。“他们说找别的电工总觉得欠人家人情,找我就不觉得,就像找自家人一样。”萧日法说着笑了起来。

  有一次,萧日法回双溪口,听说辖区已经换了好几任电工,都因受不了这里的偏僻环境而选择离开。萧日法心里很难受,回到城里后,他向局里提交了回双溪口工作的申请。考虑到数十里之外的供电所高压维修人员进山检修不方便,萧日法还承担起了巡线任务。

  山里的模范夫妻档

  萧日法夫妇是很多人眼里的模范夫妻档。萧日法能如此投入到工作之中,离不开妻子刘爱清无怨无悔的支持。“他既然喜欢,就让他放手去做。”刘爱清笑着说。

  1996年,刘爱清患上了脑梗阻,随时可能离世。那时四处求医无果,备受折磨的刘爱清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萧日法握着她的手,异常坚定地说:“你别担心,就算去乞讨,我也一定要治好你的病。”

  当年8月,萧日法陪妻子从上海就诊回来的第二天,便接到了村民需要修灯的电话。萧日法没有拒绝,他将妻子扶到床上休息,打电话叫来亲戚帮忙照料,自己走了3公里山路去帮人修电灯。修好后匆忙赶回来,见到妻子时,两人都掉泪了。

  “姐夫,你当时走开了,万一姐姐没扛过来怎么办。”刘爱清的弟弟知道此事后,曾埋怨过萧日法。刘爱清却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一直都知道,我也支持他。当时如果真走了,也不过是命中注定。”

  2008年的那场冰雪灾害,双溪口成了重灾区,双溪口电网与主电网断开。天寒地冻,冰雪封路,外面的救援人员费尽周折进来了,却又不熟悉线路情况,全靠萧日法一人忙前忙后。

  萧日法既当调度员,又当技术员,一边推进独网运行,一边与抢修人员维修供电设施。刘爱清则为检修工烧饭烧水送到山顶。就这样,双溪口预计为30天的停电周期,硬生生压缩成了2天。

  山里老人夜晚最怕黑。201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9点多钟,萧日法接到独居在红岩顶的王尚芝老人打来的电话,说家里突然停电了,不知如何是好。

  挂完电话,萧日法夫妻俩提起工具箱便赶了过去。寒风刺骨的冬夜,电瓶车骑了半小时才到山脚下,夫妻俩又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终于赶到老人家里,修好电灯回到家里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

  走进萧日法家里,看见茶几上装着一满罐的花生、瓜子,还摆了些土鸡蛋,都是山里老人硬塞给他的。

  “不收钱可以,不收这些塞到你口袋里的东西,老人可要生气的。”萧日法说起这些,有几分自豪,“每次出门检修,总是兜一工具袋的花生、瓜子回来。”

  萧日法儿女都在外,再加上年纪又大,完全可以下山和子女团聚,安享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但萧日法却压根还没有这个打算。“只要村里还有一盏灯亮着,我就不会离开。”萧日法说

标签: 责任编辑:吴盈秋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