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弄潮号丨谁把云南旅游投诉“吃”进肚子里了
2017年02月19日 23:10:32 来源:浙江在线 评论员 刘雪松

  官方认定这位处长的言论“不代表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观点”,但他的观点却代表了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一部分官员的情绪,代表了这部分官员面对外界监督批评的姿态。人们通过这些情绪与姿态,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有些购物店之所以那么嚣张”,想到这些店“为什么就关不掉”,想到云南的监管部门为什么会把这些投诉“吃”进肚子里不作回复。

  投诉率全国最高、回复率基本为零的云南旅游相关部门,对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场开发处处长黄林武赋诗骂“苍蝇”,回复却是相当及时。2月17日,云南旅发委回应称,黄林武系发表个人言论,不代表官方。同时表示,欢迎媒体和公众对云南旅游市场进行关注和监督,并承诺将“进一步净化云南旅游市场”。

  黄某贵为省旅发委市场开发处处长,面对建设性的舆论监督,用自以为雅的脏话埋汰批评者,触发众怒不足为奇。不难想象,如果连云南旅发委的官员嘴巴都不“放干净”,指望这个机构能够“净化”云南旅游市场,旁观者也只能“呵呵”了。

  市场处处长讽人苍蝇,已是与其身份严重不符的出格行为。而云南省旅发委一句“个人行为”就与其划清干系,倒让人像吃了一只苍蝇,本已被黄林武的侮辱呛得回不过气,又再次怄得喘不过气。难怪网友说,能把官腔打到这个地步,就知道云南旅游为什么这么乱、云南旅游的投诉为什么会这么多了。

  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的最新数据明确显示,在来自全国各省的旅游投诉中,云南旅游投诉率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三年“霸占”全国榜首。对频频发生的云南旅游乱象,云南省长阮成发在2月10日召开的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怒而发问:“有些购物店之所以那么嚣张,为什么就关不掉呢?背后有人吧!”

  省长之问,恰好问到了云南旅游业乱象的七寸之处。这个七寸,正是主导整个云南旅游业生态的权力机构。以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的数据为例,2016年,该平台共收到797条涉及全国各省份的投诉,云南一省就有316条,独占全国旅游投诉的4成。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云南在2015年旅游投诉回复率仅为全国第八。2016年在投诉量剧增的情况下,云南省一季度投诉回复率竟然为0。

  谁把这些投诉“吃”进肚子里的?这个答案应该揭开了。云南省长“背后有人”的发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解开了。毫无疑问,当地旅游管理职能部门,难辞其咎。

  写诗讽刺监督批评者的这位处长,所用言辞明显带有攻击性,如果他的上级机构非要打官腔,把他当作“个人行为”也说得过去。但是,一个官员明显不当的情绪与言论,会不会带到他所主管的官方行为中、继而传染到旅游管理机构的行为方式中,这个逻辑不难推导。这也是人们对于云南省旅发委的回复,感到普遍失望的主要原因所在。

  云南旅发委的“个人行为”,与云南省职能部门对于整个旅游业乱象所持的“个别行为”何等相似。诚然,云南旅游业的乱象重、投诉多,不代表云南省旅游业的全部,这是事实。但云南时常回复为零的监管姿态,却从侧面反映出监管部门无视云南投诉总量第一并且逐年剧增这个基本事实。官方认定这位处长的言论“不代表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观点”,但他的观点却代表了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一部分官员的情绪,代表了这部分官员面对外界监督批评的姿态。人们通过这些情绪与姿态,自然会像云南省长一样,想到为什么“有些购物店之所以那么嚣张”,想到这些店“为什么就关不掉”,想到云南的监管部门为什么会把这些投诉“吃”进肚子里不作回复,想到谁是藏在云南旅游毒瘤背后的人?

  投诉率逐年上升,乱象难多年难根治,人们通过云南省旅发委这句“个人行为”,与当地监管部门挂在嘴上的“个别行为”,能清晰地发现,云南旅游毒瘤的背后,站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整个地方保护主义的群体性官场生态和监管氛围。这个氛围若不用刮骨疗毒的办法来根治,谈什么净化云南旅游市场,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标签:旅游;云南;投诉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