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天津织密生态保护“制度笼子” 守护绿水青山
2017年06月05日 12:21:4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3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近年来,天津市通过率先立法固化、完善监管考核机制、严惩破坏生态保护红线行为等方式,不断织密生态保护“制度笼子”。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张征云介绍,天津开展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划定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3年,天津市就开展了全市域范围内的生态调查;2010年编制的《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就明确了蓟北山地生态功能区、大黄堡—七里海湿地和团泊洼—北大港湿地三大重要生态功能区。

  天津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马海卫告诉记者,2012年发布的《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将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6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划为禁止开发区,并提出禁止开发区要“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不仅如此,天津还率先在省级行政区内以立法形式确定了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和黄线。2014年2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批准划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决定》,将四分之一的市域面积划定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根据《决定》,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其生态类型包括山、河、湖、湿地、公园、林带。

  在以立法形式划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后,天津市还相继出台《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考核方案(试行)》等文件,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强化了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监管和考核工作。

  “经过努力,目前天津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管、市有关部门联合考核’的工作机制,探索天津特色的生态区域管理和考核方式。”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苗加兴说。

  去年,天津市还委托第三方技术支持单位首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天津约3000平方公里生态区域开展地表覆盖现状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天津林地、草地、水面及湿地等受保护类型覆盖比重偏低,占全部生态区域总面积的49.06%;农田、人工表面、裸地等人类活动区域比重偏高,占全部生态区域总面积的50.94%。

  参与此次遥感影像工作的天津市环境规划院数据分析室主任郭健说,通过地表覆盖现状的调查,不仅摸清了各块生态区域的地表覆盖现状,也为编制地表覆盖变化点位清单,建立健全天津市生态区域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在守护生态保护红线过程中,天津市敢于直面问题,坚决向不合理的开发行为说不。近年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广成投资集团等公司都曾因有违规占用及穿越自然保护区项目,被环保部门立案处罚。

  苗加兴表示,下一步,天津将按照国家要求对划定生态区域方案开展调整,同时还将尽快编制出台生态区域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明确有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强化基层巡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努力守护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

标签: 责任编辑:冯一伦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