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铁轨写“米”字 中原通八方
2017年07月02日 11:37:0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7月1日电(记者 李鹏)以地处中原的郑州为中心,铁轨在大地上写了一个“米”字,构建起覆盖逾7亿人的两小时高铁网,这样宏伟的设想7年前还只是“纸上蓝图”,如今正在加速变为“地上通途”。

  目前,在郑州交汇的北京至广州、徐州至兰州的高铁已经建成通车,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获悉,郑州至重庆万州以及合肥、太原和济南方向的高铁建设也正在“四路并进”。通达八方的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有望“十三五”成网。

  万众期盼成就“宏伟蓝图”

  “高铁开通了/两个城市之间/相见时/宛若跨进邻家的村寨,高铁开通了/分隔的恋人之间/想念时/即可朝离暮聚在一块儿……”2016年9月,作为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的郑徐高铁开通,郑州一位诗人兴奋地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2015年全国两会,在河南代表团驻地,一张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地图,引起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兴趣,认为河南“米”字形高铁规划得好,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家三大战略都连接起来了。

  缘何一个蓝图同时吸引中央和亿万群众的关注?翻开规划图,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八方的高铁线路犹如一根根血管,沿线串起了东中西部几乎所有的重要节点城市,700公里两小时高铁圈内覆盖超过全国一半的人口。

  对河南而言,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作为全国铁路“大十字路口”的郑州面临枢纽功能弱化的威胁:位于豫东南的周口市和豫西南的南阳市都是人口约千万的大市,却都没有干线铁路与之相通。而“米”字形高铁网将彻底改变原来铁路棋盘式布局的不足。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提出“建设郑州至徐州、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等铁路,规划研究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构建高效连接的‘米’字形铁路网络”。

  “四路并进”迈向“地上通途”

  目前,随着郑徐高铁的开通,以京广、徐兰(徐州至兰州)高铁为主体的郑州“十”字形高铁框架已经成型。河南省发改委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郑州至万州、合肥、太原、济南的四条放射线路也正在以“四路并进”的格局加速建设。

  自2012年正式写入蓝图,到如今“四路并进”加快成网,只有短短5年时间,高效率的背后是多方的不懈努力。河南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和建设进度,探索出了一套“打破常规、交叉作业、抢先一步”的铁路项目审批流程。

  得益于国家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提升效率的改革,郑合铁路在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后1天,国家铁路总公司便完成了先期开工段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批复;郑万铁路可研报告批复后10天,国家铁路总公司便分别批复了先期段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其中3个司局、9个处室的会签只用了1天时间。

  2015年12月24日,作为“米”字形高铁的“一捺”,连接中原与华东、东南的郑合高铁正式开工,创下我国铁路史上“当年立项、当年开工”的记录。

  2015年和2016年,“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向着“地上通途”快速迈进:2015年10月和12月,郑万、郑合高铁河南段开工;2016年10月20日和31日,郑太高铁焦作至太原铁路河南段和郑济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分别开工……

  美好愿景承载“中原崛起”

  2010年,郑西高铁投入运营结束了河南没有高铁的历史,2012年,京广高铁全线贯通,郑州一跃成为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双十字”枢纽。

  自第一条铁路穿郑州而过,到郑州成为全国性的铁路“十字”枢纽,历时近半个世纪;从“单十字”枢纽再到“双十字”枢纽,又历时半个世纪;而从“双十字”至“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的中心,郑州有望10年内实现。

  河南省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成后,不仅承东启西、连贯南北,而且还可直接贯通华东、长三角至华北、西北以及环渤海、西南地区,甚至东南亚、孟加拉湾等地区,显著扩大国家快速铁路覆盖和服务范围,带动东中西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沿线贫困地区开发。

  据测算,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圆可覆盖我国3.5亿人口;700公里为半径的圆可覆盖我国7.2亿人口。而这两个圆,都在两小时高铁交通圈内。以2012年底开通的石武客专为例,2013年,客专河南段发送旅客1140万人,而2014年这一数量便增加至1579万人,增幅高达38.5%。

  依靠“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带来的物流、人流,一个承载中原崛起的“一极三圈八轴带”中原城市群规划也被提上日程。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依托高铁网,河南将以郑州为核心增长极,构建涵盖周边数十个城市的高铁“半小时”核心圈、“1小时”紧密圈和“1个半小时”合作圈,并形成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标签: 责任编辑:冯一伦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