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福利又来了!衢州2000张“家庭病床”等待认领
2017年07月31日 10:45:49 来源:衢州新闻网

  2000张“家庭病床”等待认领

  每张“病床”配一名医生和一名康复协调员

  2016年7月,衢州市开展残疾人“家庭病床”试点行动,为1000名参与试点的残疾人配备专业医生和康复协调员,让他们在家中得到方便、放心、舒心的健康服务和康复指导。一年过去了,“家庭病床”试点行动成效如何?签约责任医生上门服务对残疾人的康复情况是否有用?在新一轮“家庭病床”行动开始之际,记者进行了一次回访。

  很多残疾人重新站起来了

  7月24日,记者来到龙游县龙洲街道半爿月村残疾人钟晓明家。在一间房间里,摆放着护理床、平行杠、站立架等康复器材。虽然天气炎热,钟晓明并没有停止康复锻炼。从轮椅上依靠助行器缓慢站立,然后一步步挪动到平行杠旁边,双手找到支撑点后,两腿慢慢发力向前行走。两三米长的平行杠,他走一个来回要十几分钟,平行杠下面垫着的布料已经被磨出了几个洞。

  “我现在每天至少锻炼9个小时,已经慢慢重新站起来了!”钟晓明说。今年49岁的钟晓明以前是名电焊工,2010年因车祸导致瘫痪。“当时从医院出院后,手部痉挛呈握拳状,无法伸张。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靠人护理,心情十分糟糕。”钟晓明告诉记者。

  2016年,衢州市残疾人“家庭病床”项目启动,龙游县残联将钟晓明列入首批实施对象,为他配置了专门的签约医生和康复协调员,对他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计划,传授康复知识,指导康复训练。

  “钟晓明的康复意愿很强烈,平时锻炼也比较认真,康复效果不错。”龙洲街道卫生院医生郑玉红说。作为“家庭病床”签约医生,她每一个半月都要去签约残疾人家中上门走访,“除了一些医学上的指导,心理指导也很重要,有一些残疾人悲观厌世,我每次去都会给他们传递些正能量,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郑玉红说。

  有了专门的康复器材和医生、康复协调员的指导,钟晓明从原来整天躺在床上,到现在能借助器材活动,康复效果慢慢出现,令他信心倍增。“现在手已经很灵活了,腿上也开始长肉了。”钟晓明说。

  像钟晓明这样的例子全市还有很多。江山市虎山街道安泰社区的柴国良, 2013年不慎从二楼摔下,胸椎骨折,导致肚脐以下瘫痪。纳入“家庭病床”服务后,责任医生和康复协调员时常和他促膝谈心,及时指导矫正他做康复锻炼,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康复信念很足。江山市峡口镇峡新村的徐洪海,2013年因意外造成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纳入“家庭病床”服务后,康复效果良好,他还建立了一个脊髓损伤重度残疾人微信群,经常组织大家开展交流活动和康复训练。

  新一轮“家庭病床”行动即将开展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2017年新一轮“阳光康护·家庭病床”行动即将开展。今年全市增设残疾人“家庭病床”2000张,加上已有的1000张“家庭病床”,全市将为30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精准康护服务,残疾儿童、“三瘫一截”重度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责任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60%。

  “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为:衢州市户籍、持第二代《残疾人证》,有家庭康护需求和康复指征的重度残疾人;出院后恢复期仍需继续康复的残疾人;主要脏器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或疾病晚期需要进行支持疗法的残疾人。同时,优先保障就业年龄段、康复意愿强烈、康复效果明显的重度肢体残疾人。

  “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是:由康复专家组成康护评估指导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责任医生、残联选派康复协调员组成康护服务小组,按照康复评估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定期上门服务,评价康复效果。

  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初,全市各级残联已经开始进行摸底调查,残疾人可通过提出申请、填写审核表、签订协议书、确定责任医生和康复协调员等相关程序,得到“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每张“家庭病床”至少配一名签约责任医生和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标签:家庭病床;康复;残疾人;协调员;责任医生;康复效果;康复协调员;残联;衢州市;服务 责任编辑:金英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