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温州龙湾的这个文化礼堂 给移民村输入新鲜血液
2017年10月19日 10:20:13 来源:温州都市报 杜一川 张新彤 胡建国 王诚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相聚在富饶的龙湾……我们来自相同的地方,一样淳朴一样善良……”昨天,龙湾区龙锦文化礼堂内传出阵阵优美的歌声,这是文化礼堂的老师正在教村民学唱龙华村村歌《美丽的转身》。

  正如歌词所写的那样,龙华村由泰顺、文成两地移民组成。受地域差异的影响,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龙华村的新老村民难以融洽相处。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特别是龙锦文化礼堂的建成后,如今的龙华村处处洋溢着和谐融洽的氛围。

社区牵头,让村民产生共同语言

  龙锦文化礼堂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龙锦社区龙华村,作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工程最大的“移民村”,龙华村一直具有其特殊性。龙华村党支部书记夏念伟介绍,该村目前常住人口近10000人,其中包括文成、泰顺2个县7个乡镇36个行政村的2050位移民,以及流动人口等。

  2013年,龙锦社区特意在龙华村建设了龙锦文化礼堂,把礼堂作为融合村民的主阵地,牵头做了一系列活动:春节开展“情暖社区·欢度新春”活动,邀请区书法家到文化礼堂为村民写春联;元宵节“猜灯谜”,吸引不少村民竞猜;重阳节举行“百家宴”,并搭建舞台唱大戏……每年还会评选一批“文明家庭”“绿色家庭”“五好家庭”“活力家庭”“学习型家庭”。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新老村民的隔阂少了,心靠近了,共同语言产生了。

  村民自发,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如何让龙华村的移民真正融入社区,找到心灵上的共鸣,成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

  龙锦社区党委书记叶圣秀介绍,龙锦社区位于龙湾永中街道西端,有双何、青山、东林、横浃和龙华等五村,而龙华村位于社区中心,其余几个村紧紧围绕着龙华村。

  龙锦文化礼堂以“融文化”为核心理念,形成“二场二堂二学校、二室八阁二展厅、八廊八牌八大员”的建设格局,旨在提升移民村的文化服务水平,让村民自发融入到整个环境中,促进移民与移民之间、移民与本地村民间的和谐融洽。

  今年74岁的夏克旺是从文成汇溪乡移至龙华村的村民,在礼堂内的老年电大教村民书法和养生推拿。村民陈斌每周到礼堂的融墨阁义务给学生作书法辅导;村里文艺爱好者组成“民星团”,排练的舞蹈获得全区文化礼堂民星秀大赛“最佳人气奖”,戏曲节目成为“村晚”的保留节目;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免费为村民修理家电、艾疗推拿、心理咨询、政策宣讲、义诊服务……

  文化互通,昔日移民村“美丽转身”

  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还要实现文化的互通。为此,社区在文化礼堂内建起了非遗民俗展示厅。在社区的动员下,村民们纷纷捐出自家珍藏的“老物件”,包括老家珍藏的文物、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

  在礼堂的非遗民俗展示厅内,记者见到了温州古建筑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浙江省首届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舒策班制作的“泰顺廊桥” 和“神威门神 ”。这两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杭州2006民间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和中国海峡两岸(莆田)工艺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除此之外,还有清朝康熙年间制作的铜钟和至今550多年的“夏氏大宗祠”石匾等。

  46岁的陈爱芳是1999年从泰顺搬移到龙华的。她说,过去出了村不敢说自己是龙华人,怕别人眼光异样;而现在,村里环境干净了,周边村民也乐意来龙华村玩,她心里非常高兴。

  如今的龙锦文化礼堂,俨然已经是龙华村和龙锦社区的文化地标,是村民的精神家园,是融合村与村的重要桥梁。正如龙华村村歌《美丽的转身》歌词所写“融心、融行、融汇在一起,美丽转身走向富强”,龙华正期待下一个“美丽转身”。

  坚持“建、管、用、育” 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林彬说“文化礼堂”

  2013年以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龙湾区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在下辖仅6个街道96个村的情况下,建成了50家农村(社区)文化礼堂和21家企业文化综合体,按照“建、管、用、育”一体化思路,有力推进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取得了良好实效。2013年被评为温州市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2016年被评为温州市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区。

  一是坚持规划和规范两手抓。把文化礼堂建设放在全区中心工作特别是城中村改造中通盘考虑,完善文化礼堂建设规划,尤其是在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城中村”拆后重建的规划中,着眼文化礼堂建设长远规划。

  二是坚持考评和奖补两促进。把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对街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出台《龙湾区农村社区文化礼堂管理使用分档评定奖补办法》,通过年终绩效评价与信息考核、动态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设施维护、内容建设进行绩效评价和分档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分档奖补,并与总干事薪酬直接挂钩,有效提升了文化礼堂的运行管理水平。每年的文化强区经费中也会划出较大的比例经费,设立文化礼堂建设专项奖补经费、运行管理分档评定奖补经费、总干事薪酬、信息员稿费等。

  三是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两结合。通过“温州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供需对接平台,向各文化礼堂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春泥计划”活动室、爱心驿站等阵地,开展理论宣讲、送戏下乡、科技大篷车、文艺培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活动。深入开展“四千结对”活动,各结对单位按照“一月一活动”的要求,主动与文化礼堂联系,到礼堂开展活动。积极探索社团入驻机制,把文艺社团、宣讲团队、志愿服务队伍等引入并常驻文化礼堂,与文化礼堂结对、挂钩,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大力培育礼堂“自文化”,培育形成“民星团”、文化礼堂“民星秀”、村歌大赛、村晚、家风家训传承等文化活动品牌。

标签:礼堂;共同语言;村民;龙湾区;农村文化 责任编辑:汪江军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