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图片由小岗村提供)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孔华)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省小岗村视察,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多过去了,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时代新梦想”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一行来到小岗村,听,这里的改革故事;看,这里的翻天巨变;探索,这片改革与创新热土上的神奇密码。
严金昌:分,大包干吃饱肚子
当年签下大包干协议的农家已成小岗村重要景点。
“要怕就不干,干了就不怕。”75岁的严金昌豪气干云。“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78年11月24日夜里,严金昌和其他17位小岗村村民签下“生死契约”,以托孤的形式,悄悄地在小岗村开始大包干。1982年,全国才开始推广大包干。小岗村因此被称为中国大包干发源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吃不饱肚子、靠吃救济粮的小岗村不仅吃饱了肚子,有了余粮,还上交粮食给国家和集体;当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是上一年的18倍。
40年过去了,当年冒着“坐牢杀头”风险的严金昌如今过上了幸福生活。
严金昌每个月能拿1800月工资,他跟二儿子一起生活。二儿子一家开的金昌食府一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严家30多亩地已经全部流转。
“时代在变化,改革也不能停。我把土地流转给大户,一亩800块钱,不仅收入没有减少,我们还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能去工厂打工,在家开农家乐。这就是双赢!”严金昌透露,随着村里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教育培训等,现在,小岗村的很多年轻人都留在村里,他的大孙子和二孙子大学毕业后都回到小岗村工作。
程夕兵:合,流转土地走向富裕
小岗村发展观光旅游业,打造农业科技园区。(殷兆松/摄)
“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跟我们座谈时提出,要多种粮,重好粮。这些年,我一直都在摸索新路子。”小岗村粮食种植大户程夕兵介绍,为了扩大生产,提高效益,2016年到现在,他又投资了200多万元建设农机大院、烘干厂房和育秧工厂。
这些设施和设备一旦全部投入使用,全部实现收种机械化后,每亩地能减少100元左右的支出。这笔节省下来的费用,对流转了380亩土地还帮人种植210亩土地的程夕兵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54岁的程夕兵从2014年开始流转土地,摸索机械化种植,几年下来小有成就,“不计算农机、厂房等投入,一年最少也有二十来万收入,遇到丰年三五十万元也不成问题。”
40年前,严金昌等村民因大包干吃饱了肚子;40年后,程夕兵靠土地流转、大面积机械化种植走向富裕。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改革探索村民变股民
小岗村打造美丽乡村,每年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图片由小岗村提供)
“小岗村一夜迈过了温饱,为何后来二三十年没能富裕?”面对这样的疑问,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毫不讳言。
他说,2004年之前,小岗村一直都在沿袭传统农业模式。直到2004年,沈浩(2009年11月,因突发疾病不幸在小岗村病逝)来村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小岗村才开始兴建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教育培训等产业,农民的腰包才慢慢鼓了起来。
“农村要继续改革,不能忘记改革。”程夕兵也同意这种说法,只有改革创新,农民才能真正富起来。
改革开放40年之际,扮演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领头羊角色的小岗如何再出发?
刚刚履新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的李锦柱已经有了答案,“要在处理好农民跟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后,小岗村的发展迈入新阶段。比如,小岗探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通过‘公司+品牌’等形式,将小岗村的有形、无形资产折算成428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股,人均股份705股,每股10元。目前,县政府已经为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颁发了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建立了股东台账,填制了股权证明书,赋予了农民对集体资产占有、收益等权能,小岗村村民真正从农民变成了股民,他们将以股东的身份获得小岗村发展的红利。”
数字证明,小岗村正迈向历史发展新阶段:2016年,小岗村村集体收入680万余元,预计2017年村集体收入超过800万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二十年。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加上这么多惠农好政策,我相信明天生活会比今天好。”严金昌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