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最美基层干部】山西阳泉平定最美的乡镇干部王存玲
2018年01月26日 11:24:23 来源:中国网 记者 秦铭明 通讯员 关伟 蔺桂花

  王存玲,52岁,1.60米的个子,微驼的脊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妇女。但她3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真心体察民情,用爱心化解僵局,用微笑面对困难,用真诚打动百姓。她,工作在山西省平定县冶西镇,和千千万万个乡镇干部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她干过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她接触的都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但她30年如一日,没有一句怨言,甘守清贫,坚守清廉,把百姓的心声传达给了上级,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她怀着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把群众当亲人对待,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走到哪里都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被群众誉为“最贴心的人”。

  满腔热忱干计生情系国策暖民心

  苦口婆心、严追苦查,计生工作是这样一份吃力又不讨好的工作,所以它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1985年王存玲在冶西镇参加工作,就走上了计划生育助理员的岗位。那时计划生育刚刚起步,工作基础差,为尽快摸清育龄人口的底数,她每天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地跑,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摸底。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流动人口情况、出生、死亡、婚嫁情况她一一登记,及时完善,补齐了人口相关信息资料,为冶西镇建立了第一套计划生育基础数据档案。

  为尽快转变群众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的生育观念,王存玲和同事们一边深入百姓家中调查摸底,一边宣传引导,还有针对性地送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并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到户。白天调查宣讲,组织村的先进个人广播介绍节育的切身体会,晚上还要编写计划生育知识小册子。不管白天夜晚,不管刮风下雨,不把思想做通,决不松劲。每一次下村,王存玲都随身携带着“笔墨纸砚”,走到哪里,标语就写到哪里,贴到哪里。天天喇叭响,经常换口味,再加上小册子较强的针对性、开导性,不少育龄夫妇原有的旧思想被潜移默化了。在此基础上,她趁热打铁,每有一个妇女生育,无论多么偏远,她都要对生产妇女进行上门随访,关心她们的月子、生活、孩子,此外,她还讲解节育的措施,计划生育的好处,让每一位育龄妇女不仅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而且感受到计划生育的责任。

  “‘第一难’的工作重点在破解计划外怀孕。”有一年,在摸排走访中,王存玲发现苇池村一对年轻夫妇已生育两个女孩,但女主人却没有上节育环。为了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王存玲连续一个多月上门入户。“你让我上环,我就是不上;你不让我生,我就要生,我家有的是钱。”该妇女情绪波动很大。一个多月的努力让王存玲明白硬碰硬做思想工作绝对行不通,怎么办?王存玲从远处请来一位该妇女的知心好友一道去做她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该妇女及其亲属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了解到其丈夫的厂子有困难时,王存玲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还仔细地为他们讲解政策,苦口婆心分析利害关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存玲终于打消了她生二胎的念头,女主人主动到卫生院带上了节育环。

  在计划生育的岗位上,王存玲一干就是16年,16年,她和风细雨讲政策,耐心细致做调解,想尽办法去说服,循循善诱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婆婆患病卧床两年多,她没有在病床前尽过孝,偶尔回去一趟也是看看就走;孩子没人照看,只能托付给邻居、同事。16年来,王存玲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爱人每天是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亲戚朋友婚丧嫁娶她参加不了;老人、孩子生病她顾不上照顾;孩子从6岁起就踩着板凳在灶台上学着热饭、煮面。1991年9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她下乡去了。刚满四岁的女儿无人照看,在独自玩耍时不慎将右手中指夹到冶西村影剧院的大门门缝内,鲜血直流。当时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方便,联系不上她,爱人只好托付别人给王存玲带话,一个人急匆匆带着孩子去了县医院。由于伤势严重,耽误不得,女儿手指实施了截指手术。等到王存玲下乡回来赶到县医院的时候,家人告诉她女儿右手中指粉碎性骨折、第一关节没有保住已截去了。当时的王存玲犹如五雷轰顶,一下子瘫软在女儿的病床前。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23年,但每每想起这件事,她就懊悔不已。 “这么多年,孩子承受了多少委屈。”王存玲满怀愧疚地说。

  尽职履责送温暖细致入微济贫困

  2001年,平定撤乡并镇竞争上岗,王存玲考上了冶西镇民政员,还兼了残联工作。

  刚刚走上民政岗位的王存玲,为了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她每天深入山庄窝铺,了解各村各户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面临的困难,每到一户她都与他们促膝谈心,并把他们提出的要求一一写在本子上。即使是只有几户人家的边远小山村,她也从不落下。有时候车不方便,她就徒步走,有时候中午顾不上休息,有时候一整天也吃不到一顿热饭。一年里,她行程数万里,摸清了全镇34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的1200个困难户、212个五保户、70多个优抚户、472个残疾家庭的所有情况,还为他们都建立了完整的生活现状档案。对于克服重重困难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她都会在灯下整理成汇报材料,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做好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工作。

  2004年3月,冶西镇被阳泉市列为农村低保试点乡镇开始试点,组织召开动员会,下乡指导村里召开“四议两公开”会议,入户调查走访登记,筛选落实低保对象,公示后上报镇民政办;计算审核,电脑录入,上报县民政审核、回复、二次公示,一项项流程王存玲亲自参加,全程跟踪,全程公开,村里的群众看得明明白白。仅一个月时间,全镇217户363人被纳入了低保范围。4月27日,首批农村低保金发放在冶西信用社隆重举行。首次规范严格的低保审核为冶西镇以后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王存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为全镇18名失学儿童奔走疾呼、重返校园,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让212位孤老病残人员全部享受了“五保”待遇,对70多个优抚对象实行了政策倾斜,对120个困难家庭的危房进行了改造。每办一件事,她都要和民政办工作人员亲自到村开会、组织村民评议、落实对象造册、建卡、填表,把建立保障制度与村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结合起来,把百家千户的事情摆在桌面上让群众来评判,还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政策透明了、程序公正了、结果公开了,群众便没有了意见。

  民政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只有真正了解群众所需,真正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14年来,王存玲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着群众。

  陈家圪梁村的一级肢体残疾人张友芬,今年61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视力残疾,二儿子一级肢体残疾。王存玲在走访时,发现母亲和二儿子站不起来,一家三口靠大儿子种着二亩地生活。王存玲看到,张友芬家屋内墙皮大面积脱落,屋顶因渗漏就像画了大地图。破被、破辱、破衣服,乱七八糟,家里除了这些破烂不堪的衣被,什么也没有,空当当的。回到单位,张友芬一家的情景不时在眼前闪现;时时搅得她寝食难安。王存玲想:“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是党培养我走上了这样一个岗位,我必须让这一家人好好地活下去。”第二天,她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并陪同领导到张有芬家看望了他们。领导安排她到镇办煤矿拉了两吨碳,拉上棉衣、棉被、大米、白面和200元钱亲自送到了张友芬家,并托付村干部帮助他们家买化肥、籽种,帮着他们播种。庄稼长得怎样了?他们还好吗?此后,王存玲隔三岔五去回访。秋天,安排村里打帮收秋,冬天给他们送煤炭、送棉衣,2004年又为她家办了低保,这一帮就是10多年。

  张有芬一个月的低保只有120元,还要节省着花,说要给大儿子王素军攒钱找媳妇。王存玲被深深感动了,她和张有芬商议让王素军出去工作,这个建议得到了一家人的一致同意。王存玲找到福利企业鑫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给领导讲冶西镇的残疾人情况,讲乡里乡亲的故事,经过努力,包括王素军在内,王存玲先后在该公司安排了20多个残疾人就业。到如今王素军已经在该企业工作了8年多。2007年,王存玲还向残联积极申请争取资金8000元,帮张有芬家进行了危房改造。每年王存玲都要到她家里看望好几次。每当王存玲离开张有芬家的时候,张有芬的二儿子总要发条短信给她,这让王存玲觉得心里暖暖的。

  闫桂萍是范家庄村的先天性一级肢体残疾人,今年62岁,王存玲是在抓计划生育时认识的。五年前,闫桂萍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那时儿子刚毕业,找不下工作,生活常常陷入困境,有时候连买油的钱也没有。王存玲只要一有空,就上门去探望,看到她没有钱买面,就塞给100元,看到她不开心,就坐在床上,拉着她的手和她谈心,见到她的儿子,王存玲还要以孝讲理教育。闫桂萍出不了门,王存玲亲自给她办了残疾证,又和村干部协商,通过低保程序,给他们办了低保,保障了闫桂萍家的基本生活。去年,闫桂萍的儿子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娶了媳妇。在今年3月份农村低保复审过程中,王存玲发现,如果按政策办事闫桂萍家的低保就要停,她的思想很矛盾,非常纠结。几天几夜食不甘味、睡不踏实,满脑子都是闫桂萍家的事。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一开始,闫桂萍很不理解,这么多年了,怎么现在不行了?王存玲仔仔细细把国家的政策,新标准计算方法给闫桂萍讲了一遍,又分析了村上的情况。怕闫桂萍听不懂,又拉着她的手说:“咱家现在生活好了,挺过了难关,孩子也有了工作,就不应该再占着,不然别人就会有意见”。闫桂萍笑着说,你办事,有原则,虽然说我是残疾人,但我也要执行党的政策,这件事,不怨你,我不能给你添麻烦。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闫桂萍家的低保停了。王存玲亲自买上大米、油到她家看她,还请去镇卫生院的医生给她检查身体。闫桂萍告诉记者说:“虽然小玲停发了我的低保,但我没有怨言,这不,她又来给我安装了机顶盒,她心里还惦记着我哩。我理解她,我支持她的工作。”闫桂萍的通情达理,让王存玲非常感动。她深深体会到,不论是什么工作,只要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感化群众,和群众做朋友,再难的工作也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14年来,像闫桂萍这样的困难户帮助了多少次,像张友芬这样的特困户扶持过多少人,王存玲没有统计过,但是群众都知道,有困难找存玲,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吃喝拉撒睡,她都挂在心上。古稀之年的马家庄孤寡残疾人张锦春有高血压、糖尿病,几年治病把家底给透支了。王存玲知道后,通过协调亲自把他接到了镇敬老院。老人在敬老院幸福地生活了五年,那五年,老人逢人就说:“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还能有这个福气,真的感谢小玲啊。”东庄村的白艳云,先天性智力残疾,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后,疯疯癫癫无人照料,存玲也把她接来敬老院,如今白艳云已经在敬老院住了一年零三个月。下岗职工袁如福因久患眼病看不见,她联系县残联“光明行动”专家到家中进行检查,又及时为这个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聂家庄村孤儿梁天宝上不了学,她四处奔走,联系筹资,联系学校;每年过年过节,她还会买上白面、油送给那些需要帮助、需要照顾的人,岁岁照旧、年年如此。闫桂萍告诉记者:“国家是国家的救济,存玲是存玲的救济。俺都记着呢。”

  30年来,王存玲先后获得了国家计生委先进工作者、山西省计生先进工作者、阳泉市劳动模范、阳泉市百名功勋党员、平定县十佳人民公仆、勤政为民好干部等荣誉称号。今年6月22日,王存玲又被评为了十佳“山西最美乡镇干部”。 6月27日王存玲参加了山西最美乡镇干部颁奖大会,受到了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涛的亲切接见。面对荣誉,她淡然一笑:“在乡镇干部的岗位上,我只是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将一如既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标签:民心;群众;乡镇干部;计划生育 责任编辑:金英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