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道工,一种古老的铁路工种,
是千里铁道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大部分铁轨道岔变成电子道岔。
在铁路南京西站,还有22名职工,
依然坚守在人工道岔这个岗位上,
他们被称为“最后的扳道工”。
他们的工作很单调,很寂寞,
通过声音和相关工作岗位联系,
每天伴着轰轰的车轮滚动声音和鸣笛声,
从上班开始到下班只有一个人。
红黄两面信号旗,一把信号手电筒,
一部直通电话,一部能随身携带的对讲机,
再加上养护道岔的刷子、棉纱和机油,
这就是一名普通扳道员的全部“家当”。
虽然南京西站已经停运,
但有些南京始发的线路都还从这里出发,
本务机到达、进出入库转线、
车辆编组解体作业,
他们用双手筑起列车安全运行的安全防线。
到达西站的列车如今不断减少,
机车转线、出入段、
扳动道岔的次数也降了下来,
目前奋战在一线的扳道工均年过半百,
等这批扳道工退休之后,
铁路系统多年的这一工种将成为历史。
今年,是张师傅的最后一个春运,
忙完今年他就退休了,
他说,会怀念铁路,
干了一辈子,明年春运还会来看看。
春运期间工作量加大,
南京地区除了所有的始发列车,
还有很多临时增开的列车,
所有的车辆编组要在这儿完成。
张师傅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道岔有一点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回忆起从前,张师傅感慨,
岔道之间的距离有两三百米,
忙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跑起来干,
寒冬里都会跑得出汗。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张计划表,
常年搬运,手上也长了老茧了。
说到最后,张师傅也哽咽了:“高铁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的速度。铁路一直在进步,我们的这份工作也逐步淘汰。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扳道,肯定会怀念的。遗憾也没有办法,时代在发展,大势所趋。干了一辈子了,以后没事经常来看看,明年春运还是会回来看看。”
铁路“老林”的最后一个春运
2月11日上午,
在铁路南京站行包车间指挥中心,
我们遇到了班组值班员林宝强,
他正在仔细地核对当天的运输方案。
对于即将退休的老林来说,
这是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
1967年,南京站开通运营,
同时期开办了行李包裹托运业务。
1977年,农村插队之后,
老林成为铁路南京站的一名员工。
41年,一万四千多个日夜,
他见证铁路行包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同时,也感慨良多。
老林告诉我们,
以前的铁路行包,人工写票,划证装车,
工作又繁琐又劳累,事倍功半。
现在全部网格信息化,减少不少麻烦,
拿票一站一清、一票一清、一拖一清,
PDA扫描,电脑编制交接证……
差错率下降到1%以下。
以前是人工,最早用的是大板车装卸,
带围裙手套,四五个人一起拉,
现在是机械化,用电瓶牵引车,
效率提升最少60%到70%。
以前旅游多携带笨重型大件,
被褥、书籍、家具、脸盆....。。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包裹小型化,
物品中不少都是电器、电子产品,
托运的行李越来越少。
如今,老林即将六十周岁,
十月份就要退休了。
今年,也是他工作中坚守的最后一个春运。
“是有点舍不得。”
老林主动申请了年三十的夜班,
最后一个春运,
他想站好最后一个“除夕岗”。
这么多年,
只想对你们说一声,
谢谢!辛苦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