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新时代的奋斗者
认真做小事 方能办大事——北大硕士陈森回乡就职记
2018年03月11日 08:19:46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王璐怡 市委报道组 吴敏力

  “哐当哐当”,这两天,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东面空地上,打桩机不停挥舞巨臂,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村里总投资近800万元的村级妇女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工程正开工建设,按计划年底将投入使用。

  “建成后不仅村民有更多活动设施,村里还能靠出租场地每年增加100万元收入。”28岁的沈岙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森每天准时来到现场,这位戴眼镜的年轻人从北大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农村的广阔天地。

  “村官干得好,引进一个项目就可能给整村几百人的生活带来改变,多有成就感啊!”陈森想为家乡干大事,他觉得这“很酷”。2015年他通过考试,成为选调生村官,从此走进了沈岙村。

  北大高材生来当村官,村民们都觉得很新鲜,但看他一脸书生气,不少人嘀咕,“光会念书在村里可不顶用,能把事做好吗?”就连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明奎心里也没底,分配给他的都是文字、打印等工作,“但这孩子一开始连写材料都不会。”

  因为内容脱离村庄实际、不接地气,材料都被潘明奎退了回来。想干点“大事”的陈森,没料到会在写材料这件“小事”上碰了壁。

  憋了口气,收集资料、分析原因、请教书记,他铆足了劲干。“改了好多次,一次比一次好。”潘明奎说。

  去年底,沈岙村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台州独一份。这背后,除了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外,离不开陈森精心准备的高达20厘米厚的展示材料。

  每天,写材料、解决村民纠纷……日常接触的农村工作很琐碎,这与陈森最初的理想有些落差。“村民的小事就是村里的大事。”潘明奎一席话点醒了他,陈森意识到,要做好这些琐碎事也不简单。

  “村民愿意说心里话,工作才到位了。”陈森说。但一开始,同村民对话这件小事也让他犯难,“不会搭话,聊得也不深。”

  陈森观察后发现,潘明奎走村入户时,并不都有一定目的性,有时就是跟村民在路边聊聊家常、说说见闻。受到启发,到了晚上,住在村里的陈森便到处串门,“先听听大家都在聊什么。”

  半年不到,他把村里400多户都走了个遍,与村民熟悉了,村情也就了然于心。

  “陈森没事就来家里转转,还经常带东西给我们。”68岁的潘保友,老伴患有胰腺癌,家庭比较困难。陈森得知后主动送去血糖测试仪,还不定期送去试纸。

  “做好小事,就是为干大事铺路。”陈森渐入佳境。

  2017年5月,“干大事”的考验真正来临。当时,104国道温岭塘岭至吕岙段进行改建,工程涉及到沈岙村近69亩土地约500万元征地款。因为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不少村民守着旧观念,怕没了“子孙田”影响后代生活,工作很难开展。而此时村里正进行产业改造,急需资金来发展村集体经济。陈森明白,一定要让大家转变观念。他决定先从党员户开始走村谈话。30多家党员户,都是他平常串门的地方。他与村两委班子一个个做工作,渐渐有党员松了口。党员带头,征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眼下,沈岙村的“大事”越来越多。“我们正准备创建A级景区村庄、AAA级旅游村。”陈森介绍,作为千年古村,沈岙村枕山面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从2016年开始,他就不断引进新项目支援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共获项目补助89万元。村里修建了3000米长的环山健身路道,还新增了一个观光烽火台。

  “到时再做一个一日游规划,把村里的古门台、古树等几个景点串起来,村里的农家乐就可以开张了。”陈森希望自己的奋斗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标签:新时代;奋斗者;村党支部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