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公共艺术,用柔软力量锁住人心
2020年07月04日 17:33:58 来源:东方网 王洪

  莘庄南广场公交枢纽的“TODTIME时间廊”文化空间里,一场有关公共艺术的文化沙龙正在进行。上下班的市民和周边居民经过,被这些讨论吸引,只要一回头或稍微驻足几秒,这个地方就和他们产生了联系。(解放日报7月3日)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文化便民利民,让市民在家门口得到文化活动的滋养,而建设全国一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需要用更加贴近市民的方式,提供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文化便利样式,让百姓大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参与和融入到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接受精神娱乐的熏陶和润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提高个人文明涵养,这是一种境界,也是当下政府管理和社会机构契合社会需求,组织市民文化活动,搭就文化传播平台的一种追求。

  莘庄地铁站作为上海首个地铁枢纽型站点,人流量堪称所有地铁站点之最,铁站旁的公交枢纽里有一个配套的灰色空间,用于发生紧急状况时的疏散场地,被闲置多年。去年底这个空间被社会组织重新改造启用,成为“TODTIME时间廊”文化空间,通过文艺演出、平面展览等形式定期为往来的市民带来公共文化服务,让老车站焕发新生,以公共艺术为切入点,用艺术柔软的力量把人心锁住,助推区域文化朝更好的格局发展。

  以构建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在商圈、地铁等公共空间,打造城市公共文化客厅,让市民在日常通勤、休闲漫步中感受城市人文关怀,是一个方向,也是适应市民大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娱乐的必然要求。

  如今市民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化服务样式,从手机里“一键可达”的最新潮文化资讯,社区附近的“图书驿站”“百姓书房”,到地铁、商场、滨江、绿地里的文艺演出,街头绿地里的艺术装置,都是上海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气象,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效能化、制度化,实现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完整体系。

  前几年上海传播的艺术商圈活动,鼓励展览、演出、节庆等文化项目与商圈、商街、商场联手,名正言顺的把各种展览、装置、演出、讲坛、手工体验和艺术教育请进商业设施,让艺术走进市民大众,融入普通百姓生活,在商场里常态举办艺术活动,把原本在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中的艺术样式,请到市民生活中最常去的地方,让市民在不同商圈和城市公共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区”和“艺术厅”。而随着打造“上海城市文化客厅”活动的深入,申城地铁站、机场也变身成一个个微型的文化厅和艺术馆,精彩演出不断,出现越来越多音乐、美术、“非遗”展示空间,让人们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不期而遇,提供市民百姓家门口文化福祉,在为市民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同时,实现市民文艺生活全覆盖。

  上海创建全球卓越城市,公共艺术应有更宽广的空间、更巨大的容量,文化和艺术就像空气一样,让每个居住停留在这里的人,都能自由无畅地呼吸到,要让市民穿梭于地铁即可感受当代艺术的熏陶,进出机场、商圈、绿地等城市空间,都能感受文化城市的氛围,领略申城文化繁荣,无时不刻体验中国文化之美,海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元。

  作为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瞄准一流,朝着全国领先和全球卓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实现应有的作为。除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承载公共文化活动的空间载体,要让公共艺术变得近在咫尺与触手可及,让地铁、绿地、商场、楼宇、机场等空间充盈文化味,让更多的人脚步慢下来、停下来,感受文化,亲近艺术,努力使上海的公共艺术离大众更近更亲,惠及更多人群和受众,更多提升市民精神文化乐趣,出现更多品质优良的“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期待今后和十四五期间,创建更多便民利民的公共文化新空间,让申城更多的地方,都能享受到公共艺术的阳光雨露。

标签: 责任编辑:叶琛欣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公共艺术,用柔软力量锁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