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8300年前的锅巴!在井头山遗址寻找稻作文化
2020年08月15日 09:02:27 来源:中国宁波网 记者 梅子满 林旻 史米可

  井头山遗址考古工地临时库房内,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小心翼翼地从塑料袋里取出一片陶釜的残片,“看,这就是8300年前的锅巴!”

陶釜残片的上缘,粘着数十粒黑乎乎的米粒状的东西。

孙国平介绍,这就是碳化的米粒。当时的先人们用陶釜烧饭,下面一层米烧焦了,就黏在了陶釜底部,形成了锅巴!

“这证明,井头山的先人们在大量吃海产品的同时,也开始吃大米!”孙国平老师据此推测,井头山遗址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现海洋经济与稻作农业相结合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陶釜残片上的锅巴,并不是证明井头山遗址具有稻作文化特征的唯一遗存。

孙国平老师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几粒同样已经碳化的稻谷。这是考古工作者在清洗了大量考古堆土才发现的。

少量的稻谷小穗轴,也就是谷粒与稻杆连接的部位,也在对堆土的大量清洗中被发现。放在显微镜下一看,孙国平惊喜地发现,它们的表面异常光滑——这正是人工栽培的水稻的特征。“野生水稻的小穗轴表面会很不光滑,稻谷就不容易脱落。”孙国平介绍。

一个红烧陶釜的残脚,也让考古专家们惊喜不已。孙国平在它的表面发现了大量的稻壳,“为了提高器物的强度,古人在制作时,将稻壳混合在陶土中一起烧制。”

孙国平据此推测,8300年前的井头山先人们在大量捕食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的同时,也开始从事早期稻作农业。

对考古工作者来说,这并不令人意外。孙国平介绍,早在1万年前,位于我省浦江县境内的上山先人们在采集自然生长的野生稻的同时,已经开始有耕种稻的行为。


标签: 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8300年前的锅巴!在井头山遗址寻找稻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