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全年“送戏下乡”1600场以上 以文化产业助脱贫
2017年03月14日 08:33:43 来源:人民日报 朱 磊

  扶贫扶志,催生内力。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文化为抓手,在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扶贫攻坚,为农民送去增收的“文化庄稼”。

  脑袋富起来

  以“送戏下乡”“新春乐社火大赛”等活动滋润民风、开启民智

  虽然年过七旬,可只要穿上那一身舞台服装,戴天福就神采焕发,与之前的庄稼汉形象完全不同。一曲自编自导自唱的眉户剧——《群众路线不能变》一开场,老戴手摇彩扇,声情并茂,引来阵阵喝彩……

  走进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曹洼村,提起戴天福文化大院,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虽然没有华美的灯光,没有精致的舞台,演员也不是专业的,但每晚收工后看演出却成了村民们的“必修课”,兴致来时,大伙儿都可以上台表演,或唱几句花儿,或吼几声秦腔,或说一段顺口溜……像这样的文化大院,在原州区还有很多。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原州区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一大批草根艺人活跃在广大农村。全区已涌现120多个文化大院、79个民间演出团体、1000多名草根艺人。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有50多个,覆盖全区各乡镇和街道,参演人员达5000余人。文化大院点燃了农村文化的火种,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在宁夏,文化大院打通文化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乐班或者文化大院,成为群众自己的文化大舞台;同时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新春乐社火大赛”“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等活动。2016全年“送戏下乡”演出1600场以上,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滋润了民风,还开启了民智,让不少从泥土里讨生活的农民找到文化致富的机遇。

  钱包鼓起来

  培育“非遗”产业,到2018年扶持建设300个示范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久负盛名的高台马社火演起来,备受西北百姓喜爱的秦腔吼出来,还有门类齐全的图书供选择……固原市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一派红火景象。党支部书记赵小龙告诉记者,这个村常住人口170户、689人,是隆德县有名的文化村。近年来,村里依托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马社火,开发马社火展演、骑马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资源项目,打造新和文化旅游名片,开创休闲旅游致富路。

  “今年村里建成了20家农家乐,已接待游客3万人次;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可达6200元,比2015年增加500余元。”赵小龙乐得合不拢嘴。

  新和村的故事颇有代表性。文化活动的兴盛,让过去埋藏在农村的很多非遗产业,重新绽放耀眼的光芒。通过以奖代补,剪纸、刺绣、泥塑、砖雕等非遗传承基地和代表性传承人有了平台研发展销非遗作品,进而实现增收富民。

  此外,宁夏还筛选确定贫困地区先期扶持的重点文化企业34家、重点项目25个,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库,利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重点小微文化企业、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特色非遗产业化开发等18个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奖励补助260万元。

  如今,“文化庄稼”正扎根宁夏,枝繁叶茂,到2018年建成固原市图书馆、文化馆和丝路文化展览馆,新建和改建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等贫困县(区)图书馆、文化馆,新建和改建红寺堡文化馆、盐池县图书馆;新建27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扶持建设300个示范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标签:文化大院;社火;原州区;文化企业;固原市;隆德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