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广西千年古灵渠焕发新生机
2017年03月17日 14:3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赵琳露

广西千年古灵渠焕发新生机

图为灵渠春景。 赵琳露 摄

  中新网桂林3月17日电(赵琳露)初春三月,走进灵渠之畔的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江西坪村,古色古香的桂北民居被四周葱郁的古树掩映。通过打造灵渠人家“三米驿站”,这个古老的村落从名不见经传,“华丽转身”成游客纷至沓来的美丽乡村。

  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通三江,贯五岭,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两千多年了,这条古运河依然流淌不息。

  春意盎然,徒步从马头山一路往下,灵渠两岸风光旖旎,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十多公里长的休闲绿道沿着灵渠一路蜿蜒,穿过多个古村落。

  “这都是被灵渠滋养着的土地。”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左志强感叹,灵渠泽及天下,两千多年而不怠,至今仍灌溉着两岸4万多亩农田,每年通过南渠流入漓江的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

  “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在江西坪村“三米驿站”,64岁的罗前文和村民们忙着展示制作米粉、打米糍粑、酿米酒等地方特色美食,以供到访的游客品尝。

  罗前文说,三米驿站自去年3月落成迎客以来,村里接待了大批游客。他打打米糍粑,种点葡萄、柑橘,一年收入也有两三万元。“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搞旅游,连96岁的江美英老人一家也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图为兴安县灵渠申遗办组织专家、媒体一行考察灵渠。 赵琳露 摄

图为兴安县灵渠申遗办组织专家、媒体一行考察灵渠。 赵琳露 摄

  驿站是古灵渠码头。当地官方计划,逐步恢复灵渠30多公里的十三个驿站,形成点、线、面的全新生态观光带,致力恢复兴安历史上灵渠码头的繁荣景象,重现驿站集通航、旅游、休闲、商贸、人文交流为一体的集散地场景。

  “灵渠沿线的一些陡门、石桥依然保存完好,我们正在对灵渠清淤、疏浚,力争在2019年实现灵渠全程通航。”左志强称,当地政府把灵渠沿途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农业产业等进行串联,将打造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院长周友光表示,随着时代变迁,灵渠的功能和作用早已随之变化。灵渠最早的军事、交通枢纽作用已逐渐淡化,当前主要是作为文化遗产发挥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

  历经两千多年,灵渠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等作用,功能价值还在延续。基于此,灵渠也被专家们称为“活态的遗产”。

  早在1988年,灵渠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灵渠已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近年来,当地投入上亿元人民币全面修缮了灵渠大小天平坝面,对铧嘴进行恢复性的修复工作,对秦堤进行防渗补漏,对北渠进行风貌修复等。并对秦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还将建立灵渠古代水利保护展示中心。

  左志强表示,申遗对环境治理要求很高,通过申遗,灵渠沿线以及漓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将大为改善,有利于灵渠的永续保护和利用。

  作为中国古代沟通南北水路运输的要道,灵渠加强了南北经贸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往来。左志强认为,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广西古代文化的认同,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对广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进东盟也是一个机遇。(完)


标签: 责任编辑:冯一伦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