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安徽气象工作者南极观测气象
2017年03月21日 13:5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吴兰

安徽气象工作者南极观测气象

  工作间隙,恰遇到一群胆大的企鹅路过站点。 杨勇 摄

  中新网合肥3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观云识天”是201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安徽首位参加南极科考队气象工作者杨勇近日向媒体讲述他一年多“南极科考之旅”的“观云识天”的历程。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历经27天的时间,到达了中国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杨勇随雪龙号来到了他的工作新地点——中山站,工作时间直到2016年12月完成交接,重返雪龙船后,于2017年1月21日到达北京。

  杨勇介绍,中山站建于1989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山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挺好的,总建筑面积大概有7000多平方米,宿舍、淋浴房、食堂、室内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站内因为有无线网,还可以用微信跟家人视频聊天。

  他说:“中山站的环境一个是极寒,气温低,历史的极低气温是-45.7℃;另一个是风速大,极大风速有50米每秒,相当于15级的大风,一年大风的日数近130天。”

队员们全副武装步行到站点开展工作。 杨勇 摄

  队员们全副武装步行到站点开展工作。 杨勇 摄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杨勇说:“反正在南极每次出去,帽子、墨镜、手套这三样是必须戴的,如果碰到暴风雪就得全副武装,必须把我的狗皮帽子戴起来,然后再戴风镜,脸上还得戴那个面罩,身上穿企鹅服。”

  杨勇在中山站的工作是负责中山站气象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观测项目包括温度、气压、日照、辐射、云、能见度等。此外,每天中山站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5点、11点、17点、23点四次给国际气象组织根据实况编发报文,每天需要不定时对气象仪器进行巡视检查,防止出现故障或被积雪挤压。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在南极却很艰难。据介绍,无论天气如何,杨勇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前往中山站附近的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然后把观测数据传给世界气象组织。

  杨勇说:“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需要在室外进行采集,所以遇到恶劣天气,看似简单的气象观测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就拿修复断了的数据线来说,这项简单的工作拿到南极户外,难度就要增加好多倍。”

  杨勇介绍:“仪器的线断掉了,在国内很简单,就是把它一接,用胶带一裹,然后就能解决问题,到了南极那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之下,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如果你戴着手套去扎这个线,手不太灵活,扎也扎不好,如果你把手套脱了,它有的时候气温零下三十多度,甚至零下四十多度,手一会儿就冻僵了。”

  据介绍,在中山站越冬期间,越冬队友一共19人,除了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以外,度夏期间还要协助度夏科考人员进行野外采样工作,对于站上的站务工作如装卸补给物资,厨房帮厨,基本设施维护修理等都积极参与帮忙。

  杨勇说,他所从事的气象工作是一项最难体现价值却最有价值的工作。他说,在站上还有天文观测的,进行地磁观测的,他们对我们的气象资料都是很需要的。除了气象观测,我国在南极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在默默无闻地从事高空大气物理学、地质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等学科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是对于人类认识南极却十分重要。(完)

标签:南极;气象 责任编辑:周舸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