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肖亚庆:推动中央企业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05月12日 08:29: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白天亮

  (原标题:推动中央企业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高端访谈)——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以来,中央企业参与了哪些建设?有什么收获?

  肖亚庆: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央企业迅速行动,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按照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去,3年多来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或者投资,与沿线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央企业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升了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铁路方面,中国高铁“走出去” 成效卓越,安伊(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公路方面,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等项目给当地交通带来明显改善,盘活了当地旅游资源,培育了一批新产业,有力促进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连接亚洲和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腹地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央企业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执行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央企业还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情况,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着力推动所在国经济转型升级,多个工业和制造业项目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落地。

  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互利共赢的过程。中央企业通过与沿线国家深度合作,国际化经营经验更加丰富,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中央企业投资设立境外单位9112户,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5%。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推动了经济增长,为当地产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打开方便之门,通过贸易往来、要素流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走出去,融进去,连民心

  记者:“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中央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原则?

  肖亚庆: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始终严格依法诚信经营,坚持本土化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改善当地民生、推动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效带动当地就业。中央企业目前海外分支机构38.4万名员工中,85%是本地员工,不少企业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中国石油印尼公司、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9%。中央企业还十分注重加强对当地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在与非洲国家合作修建铁路和公路的过程中,培训了16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中央企业严格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环保法律法规,通过开展第三方环境评估、节能减排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始终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提高环保标准,采用先进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矿产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中央企业积极参与项目所在地的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设施建设,造福当地人民。中国石化Addax基金会的公益项目,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活动,惠及赞比亚、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家。中冶集团在项目所在地出资建设医院、学校,解决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赢得了当地社会和居民的广泛赞誉。

  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一个个项目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连接在一起,实现走出去、融进去。

  在务实合作中谋求共赢

  记者:中央企业今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如何发挥好引领作用?

  肖亚庆:中央企业更好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在国际化经营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是抓重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深化对外投资合作。加快推进周边国家铁路、公路、电力、油气管线、通信、港口、机场、空间信息走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互联互通。积极参与非洲国家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推动非洲加快实现工业化。

  二是重规则。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遵守我国和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注重跨文化融合,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的沟通。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际规则不断调整重塑,企业要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以及涉及的环保、劳工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充分运用相关规则合理保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强创新。创新走出去模式,加快推进建营一体化、海外合作区建设、“资源、贷款、项目”一揽子合作等创新模式,搭建优势产业合作平台、高效产能合作平台、商产融结合平台、跨国并购重组平台等各类合作平台,深化国内外技术、业务、市场、资本、人力等多维度互利合作,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各类国际合作基金作用,组合引入国内非国有资本、国外优势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先进管理机制和增值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资金和智力支持。

  四是防风险。着力构建境外风险防控体系,做好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预案,加强对全球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态势、国际规则变化趋势的综合研究,熟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按通行规则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妥善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加强与国际投资机构、项目所在国当地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企业还应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我们始终强调,中央企业要重视所在国关切,把企业发展与当地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标签:中央企业;共赢;合作;互联互通;所在国;合作平台 责任编辑:蒋敏华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