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行走一带一路】非洲屋脊上的“中国情结”
2017年05月12日 22:12:3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看过了航拍的壮美画面,接下来让我们和记者一起去实地探访一个个有温度、有味道的丝路城市。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近年来,随着中国公司越来越多来到这个地方进行投资建设,这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变化越来越快,而埃塞人与中国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央视记者许弢

  央视记者许弢:从肯尼亚到有着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飞行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里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保利国际机场。由于机场规定跟拍摄条件的限制,在这里的行走我们将用手机为您记录。一下飞机来到这里,您可能会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大家看我身后的信息指示牌,上面有清楚的中文标示。

  机场指示牌

  在机场里面,还有专门的中文服务柜台。作为非洲最大的中转枢纽,这里每周都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直飞航班,马上还将开通飞往成都的直飞。有人说埃塞是东非最有中国情结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找寻一下。

  亚的斯亚贝巴的中国印象

  亚的斯亚贝巴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新鲜的花朵”。这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走进亚的斯亚贝巴,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与友好,还能亲眼看到,中国在这里创造的很多个“第一”。这里有中国修建的埃塞第一条高速公路,东非第一条现代化轻轨,非洲第一条全中国标准的电气化铁路,而由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大楼是整个城市中最显眼的建筑。

  央视记者许弢:走在亚的斯亚贝巴的街头上,你会很容易发现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事务。脚下的路,身边的楼,还有宣传中国商品的大广告牌。

  在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80多公里的纳兹维特,从去年开始,当地居民发现一支有中国面孔的维修队伍每天都街头巷尾忙碌着,他们在为包括首都在内的8个城市实施埃塞电网升级改造项目,重新梳理这些城市的电力线路,将老旧的木质电线杆换成水泥电线杆,将裸线换成有绝缘保护的电线,提高供电服务,改善埃塞经常停电的现状。这种“黄加黑”肤色的组合是中国公司在埃塞进行项目建设时最常见的组合,在中国人的带动下,当地人也都干劲十足。

  特拉

  埃塞工人特拉: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一年了,我们所有的年轻人都在这里,学会了新的技术,工作得也十分开心。同时我们也通过工作提高了收入,改善了家里的条件,我希望我们能够学到更多,做得更多。

  电力工人在施工

  阿贝现在已经是一支埃塞工程队的头儿了。他曾跟着中国公司工作了6年,刚开始当小工,逐渐学会了技术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工程队。现在,他正带着自己的队伍参加中国公司承建的埃塞-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项目。被称为“东非电力高速公路”埃塞-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项目是埃塞与肯尼亚两国政府间规划的重点骨干项目,也是东非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项目建成后,不仅会帮助肯尼亚缓解用电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帮助埃塞创汇。

  阿贝

  埃塞工人阿贝:中国公司来到这里建设这个项目后,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约1700人找到了工作,这对他们生活的改善有很大帮助,国家电网也为埃塞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个项目建成后,埃塞将依靠出售电力增加外汇收入,所以我要感谢中国公司,感谢中国政府。

  姚宏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驻埃塞俄比亚分公司员工姚宏:我们的企业在执行埃肯直流和配网项目改造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增加了业绩,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人才,同时把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中国标准带到了非洲大陆。

  中国建设的速度改变着埃塞的城市面貌,中国科技的力量改变着埃塞人民的生活,中国人民的勤劳带动了埃塞人的效率,也让埃塞近十年来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而中国公司也在建设埃塞的过程中,走出了国门,积累了经验,并把中国装备和中国技术带出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埃两国的合作目前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

  走进埃塞家庭 感受当地文化

  作为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埃塞的文化多彩又神秘。这里是青尼罗河的源头,是咖啡的故乡,人类的祖母“露西”在这里被发现,世界建筑奇迹、用巨石开凿出来的岩石教堂宏伟而神秘。为了近距离感受埃塞当地文化,我们走访了一个当地的跨国婚姻家庭。在河南小伙儿马群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马群和埃塞姑娘卡莉在工作中相识,日久生情,现在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六个月的宝宝。卡莉用传统的特色煮咖啡招待我们。马群在一旁给我们做现场解说。

  马群接受记者采访

  中资企业员工马群:整个流程我给大家描述一下,(咖啡)洗完以后,烘烤,他们全程都是拿炭火来烘烤。因为这火特别稳,烘烤完以后把烟气在屋子里面散一下,表示对客人的一个尊重,然后就把它打成粉,打成粉以后就把它放在特制的陶壶里面来煮。一直用的是炭火,所以说这个味道煮出来就特别的香醇,然后还会准备一些小吃,这是大概的一个步骤。

  卡莉还为我们做了当地的传统食物英吉拉,这可以算是埃塞俄比亚的国民食物,乍一看是张蜂窝状的灰白色大薄饼,用当地特产的苔麸发酵后制成,因此会略带酸味,摸上去还有种奇特的海绵质感。

  中资企业员工马群:就是拿这个饼子然后把它卷一下,大概的放在手上,然后把这个酱舀一坨,攥在手里面,整个囫囵个,吃完了。(我对于吃这种东西还真不是很熟练)这个肯定要多练习,尝一下吧。

  马群妻子卡莉

  马群妻子卡莉: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会试着去理解对方,在文化上的确有差异,但是我们都会尊重对方。

  马群和卡莉这对跨国情侣用互相理解和尊重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中国与埃塞也用同样的方式正在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

  采访中,很多当地人谈到了中国项目和中国人给他们带来的改变,会真诚地道声感谢。随着两国民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两国人民对彼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王娟

  中资企业员工王娟:(这里)天气也比较好,这边的资源很天然。

  萨马拉

  埃塞居民萨马拉: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这个大指的是科技,还有任何有关发展的事情,都让人印象深刻。

  黎明

  中资企业员工黎明:埃塞的人还不错,人很耿直,很容易相处,埃塞是非洲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那么他们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米凯特

  埃塞居民米凯特:我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很勤劳,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变得强大。

  民心通则目标通,情感通能共繁荣。当耿直的埃塞人遇上勤劳的中国人,将在这座非洲屋脊上,谱写怎样的中非合作新乐章呢?

标签: 责任编辑:金林杰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