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排爆特警8年未告知家人工作 每次都做好回不来准备
2017年05月14日 09:28:13 来源:法制日报

  研究各种各样的爆炸装置是闫群的工作,同时也是他的爱好。

  闫群,现任北京市公安局反恐特警总队五支队排爆大队副大队长,多年战斗在排爆安检一线,参与处置各类涉爆现场200余次,成功手动拆除可疑爆炸物27枚。参加工作23年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局级荣誉称号1次、总队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个人嘉奖7次

  “帅气的男主角在炸弹即将引爆的紧急关头,满头大汗又沉着冷静地剪掉了红蓝线中的一根,时间刚好到,炸弹没有炸……”这异常刺激和惊心动魄的场面,相信不少人都曾经在影视剧中见到过。可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分子不可能像电影里那样,还给你弄个颜色不一样的线。他们只会更加残酷、更加具有迷惑性”。说这话的是北京市公安局反恐特警总队的拆弹专家闫群,一个曾无数次直面死亡威胁,又次次都成功锁住死神咽喉的铁血汉子。

  闫群还说,电影可以彩排,剧本可以发挥,而在现实中,排爆手经不起任何迟疑和错误。

  每次执行排爆任务都是与死神的较量。

  □ 文/图 记者 黄洁

  排爆硬汉曾与死神擦肩

  18岁警校毕业,闫群进了警队。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巡警,大多数时间里,都在天安门广场周边巡逻。可这却远不能满足闫群心中的那个“警察梦”。

  闫群有个特殊的爱好——“拆装”。小学三年级时,他就把家里的一台海鸥双镜头照相机拆了,后来虽然又安装复原了回去,可终归没逃过父亲的“火眼金睛”,挨了一顿打。但这并没有让他长记性,不久后,他就又盯上了家里的电视机……就是这样一个拆装爱好者,得知北京公安局内有排爆专业民警后,毫不犹豫就去考了个公安部的排爆手资格证书,从此加入了排爆队伍。

  第一次以主排手的身份处置一起涉爆现场,是闫群加入排爆大队的第3年。

  闫群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他正在吃午饭,突然接到队里的通知,朝阳区某饭馆发现可疑爆炸装置。他二话没说,撂下手中的饭碗,跟着领导直扑现场。

  到达现场时,民警正在疏散餐馆内就餐人员。等到现场疏散完毕,闫群也已经穿好了厚重的防护服。一个人进入现场的闫群,开始了细致的搜寻。很快,在靠墙的一张桌子底下,一个黑色塑料袋进入了他的视线。“那是一个BB机做的爆炸装置,通过呼叫引爆。那时候年轻,又是第一次做主排手。当我一个人穿着防护服走向爆炸物的时候,心里真的有一种迈向死亡的感觉。”闫群对当时的感触仍记忆犹新。但是,心情的起伏丝毫没有阻碍闫群拆除爆炸物的工作,他慢慢地开始对爆炸物进行手动拆除,脑子里只有操作规程。不知过了多久,爆炸物终于被成功拆除,闫群才发现,自己的防护服已经湿透。

  时过境迁,如今的闫群再面对各种任务已经完全没有了紧张感,数年的实战经验练就了他一颗强大的心脏和极好的心理素质。但不可否认,作为一名排爆民警,每次面对爆炸物,生死也只不过是一线之隔。在闫群的排爆生涯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在十多年前,一个洗浴中心。

  当日,接洗浴中心老板报警称,男更衣室的衣柜里有可疑爆炸物。闫群赶到现场后发现,那是一个闹钟绑着的炸弹,显示着引爆时间是5点,而当时的时间已经是4点53分,留给排爆的时间非常紧促。

  炸弹当时放在更衣室的柜子里,由于构造原因,排爆工作很难施展。闫群首先通过努力将计时器停了下来,可当他设法把爆炸物挪到地上,准备拆除时,计时器突然又开始恢复计时。按照操作规程,包括排爆警察在内的所有人员此刻都应该紧急撤离,可闫群却固执地留了下来。“这个炸药量要是炸了,影响太大了。”计时器的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闫群却强迫自己冷静,开始动手拆除。凭借过硬的技术,这枚炸弹最终还是被成功拆除了,拆除时间4点57分,距离引爆只有3分钟。连闫群自己都觉得:“这次确实有点像电影里演的了,好在还没到‘最后一秒’的程度。”

  排爆这么多年,闫群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防爆永远要高于排爆。普通炸药多少剂量能置人于死地?“50克,大概一个包子那么大点儿。”凡是关于炸药的问题,闫群几乎没有答不上来的,他的脑中装满了各种爆炸数据,只要看一眼,大致就能判断爆炸装置的炸药量、爆速等数据,是公认的排爆专家。

  8年未告知家人工作实情

  排爆大队的工作性质意味着排爆队员要承担更多、付出更多。

  2000年,闫群刚认识女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在被问及自己的工作时,闫群撒了谎,“因为怕她担心,我就说自己是巡警,每天就在街上巡逻。”谁知,这个“谎”一撒就是8年。

  8年期间,闫群工作繁忙,一周仅能在家一晚,其余都在单位值班。执行任务时,一消失又是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他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怕他们那种等待中的心理煎熬。

  一次家庭聚会,闫群又迟到了。妻子忍无可忍,当面质问他到底去哪了,为什么不接电话。闫群见瞒不下去,只好说出了自己工作实情。瞬间,聚会的气氛冷却了,父母面面相觑,闫群看得出来,那眼神里充满了担忧。从那之后,闫群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每次执行完任务立即给妻子打电话报平安,避免家人的担心。

  为了支持闫群工作,有更多时间精力照顾老人、孩子,妻子辞了职。妻子对闫群说:“你什么都不要担心,我会把老人和孩子照顾得好好的,在家里等你回来。”面对生死都岿然不动的铁汉闫群,这一次面对妻子流下了热泪,他感谢妻子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让自己每次执行任务都没有后顾之忧。

  新疆、西藏、云南……无论何时,无论多远,只要接到任务,闫群就要在第一时间赶赴外地进行相关作业。参加工作至今,闫群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记者问闫群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闫群说,排爆大队有一个传统,每次出现场,主排手穿上排爆服走向可疑爆炸物之前,都要拍一张照片。“只照上半身,说白了,如果出了危险,爆炸了,这就是我们的遗照。”说到这里,闫群有点哽咽,“当我老了退休的时候,翻开排爆大队历年来拍的全家福相册,看到里面的兄弟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涉爆现场处置中伤亡,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愿望。”

  严格教学只因排爆不允许犯错

  闫群外号“大脑袋”,记者目测了一下,闫群的脑袋确实大。“他戴63号的帽子,可能因为脑袋里装的事太多啦,日常工作,外出执行任务,培训各省排爆员,增援兄弟省市,培训外警……”闫群身边的同事说他是把排爆当成一项事业去做的。的确,闫群对排爆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深深的责任感,23年来,从普通巡警成为专业排爆手又成为排爆队伍的领导,还肩负着外省市排爆员的培训及外警培训工作,但他从未计较过个人得失,甚至从未顾及过个人安危。

  闫群所在的五支队排爆大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成建制的专业化排爆队伍,作为队伍的领导和老人,闫群平时还承担着外省市排爆员的培训工作。身为教育训练骨干,闫群有一整套严格的培训计划。他从实战需求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了“菜单式教学法”,除了现场实战操作,还从对防爆安检基础知识、人身安检技能、X光机图像识别技能和车辆安检四个科目对学员进行培训,并对他们进行明确的考核。

  闫群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有新队员曾发牢骚说,跟着闫群出去培训,不是训练,而是打仗。“为什么对他们要求格外严格,因为这份工作的性质,可以说每一次出现场,都要做好回不来的准备。我告诉队员们,你犯了错误,就不可能给你下一次改正的机会。”

  近年来,闫群先后对局内民警进行专业培训77批次5500余人,对外省市排爆同行进行专业培训36批次260余人;对保安员、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95批次1.2万余人;对沙特、吉尔吉斯斯坦、斐济、印度尼西亚等7国外警排爆技能培训38次100余人次。他组织完成的排爆器材深度研发专题成果有9项,目前已在全国进行推广。同时,他还及时收集国内外相关爆炸信息、最新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掌握先进爆炸装置的组装原理、发火机理、拆除方法,为北京乃至全国提供了相对应的处置支持。

  闫群参与编写的防爆安检专业教材《安检与排爆》课本,为排爆领域今后的业务培训提供了教学蓝本。同时,作为从事防爆安检领域的新生骨干力量,他先后在防爆安检专业杂志发表专业文章5篇;参与拍摄多部教学视频,为全国从事防爆安检工作人员提供了专业规范和标准。

  工作性质不允许我出错

  □ 口述:闫群 整理:记者 黄洁

  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十年前那个下午,那个更衣柜的编号,108号,那枚即将引爆的炸弹静静躺在柜子里,那是我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犯罪分子一次次给我们出题,排爆民警就一次次地完成答卷,我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出错,必须每次都考一百分。

  但我热爱这份工作,也将其当作我一生的事业去做。在这里我想感谢我的妻子,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去支持我的梦想,也感谢我的家人,这么多年默默承受等待与担忧的煎熬。

  我们的工作就是直面死神,拆除可疑爆炸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我一次次穿上防护服走向爆炸物时,我知道,我肩负的使命不允许我害怕和迟疑。

标签:排爆;特警 责任编辑:杨静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