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走进脱贫攻坚主战场】先扶智 红色精神助攻坚
2018年01月12日 20:15:21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时值三九,朔风凛冽。大同阳高县狮子屯乡潘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母生飞正和“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开春的播种计划。“去年多亏延安精神研究会帮助我们改良了盐碱地,以前啥也不能种的盐碱地在土壤改良一个月后,农作物出苗率达到75%以上,改良后的玉米秆粗壮,玉米粒硕大饱满,甜度比普通玉米还高。研究会的同志真是出了大力,不光送精神,还送技术呢。”母生飞高兴地说。

  潘家屯村,是阳高县一个200多户人家的小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土地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村里的种植户。得知该村情况后,2017年3月,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在省政府、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的支持下,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实地查看取土样,对土样成分和微量元素进行精准分析,划定4亩试验田,配制有针对性的专用生物肥,并告知种植户操作注意事项。经过一年的试种,试验田里的玉米不仅成活率高,结出的玉米棒子还达到了正常水平。据悉,今年开春,盐碱地治理将在大同市2个深度贫困县推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是指路明灯。”1月9日,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日午后,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办公室,80多岁的研究会会员卫生福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人不禁精神一振。

  近两年来,研究会主动联合中国农科院的农业科技专家,组成农村工作组,在省政府、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到大同、吕梁等地农村,精准分析土质、改良土壤,治理盐碱地,助力农民脱贫增收。

  吕梁市临县安业乡赵家圪台村是一个不到800人的贫困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当得知村里发展种植业面临新垫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时,研究会马上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制定出专门的生土改良方案,土壤改良后一个月,玉米出苗率达到95%;在临猗县庙上村,研究会联系的科研人员运用土壤改良技术试验治理解决了当地枣农的枣裂问题。后来,当在电视上看到临县寨上村的农民面临枣裂问题时,研究会副会长樊吉厚、郑晓琴带领农科专家赶赴寨上村,实地了解情况,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沟通交流、采土样,为下一步改良治理做好了准备工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多年来,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为己任,不光帮助农民联系专家解决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将农民需要的精神食粮送到家门口。他们进村宣讲十九大精神,宣传弘扬延安精神,激励乡亲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标签:延安;精神;改良 责任编辑:洪慧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