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南京长笛少女成德国名校最小学生 每天练习10小时
2018年03月10日 09:59:02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长笛少女 成德国名校最小学生

  教授惊叹:为什么她每天能练10小时

  今年3月4日,南京的张玲女士在朋友圈晒德国弗莱堡国立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收到满满的点赞和祝福。让她自豪的是,她的女儿刘若予今年才16岁,学了11年长笛,这回专业考了满分,成为该学院史上录取年纪最小的学生。2017年8月,她就独自一人来到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准备参加音乐学院的考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这个家庭,揭开小小年纪留学海外的音乐少女寻常与不寻常的生活日常。   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她的成长史

  来自南京音乐世家,幼时“旁听”后唱起曲子

  刘若予来自南京音乐世家,妈妈是南京市越剧团副团长,爸爸刘兵毕业于南艺音乐学院。刘若予爸爸在省戏校做辅导员时,妈妈张玲还曾是他的学生。

  面对记者的镜头,刘若予的爸爸很羞涩,说让妈妈“代言”就好。妈妈张玲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起女儿为什么会学长笛,还是受到爸爸的影响。那会儿刘若予的爸爸带很多学生,经常有学生到家里上课。2岁的刘若予便老爱搬个小板凳在爸爸的课堂上“旁听”,而且不哭不闹。那些学音乐的孩子离开时,她总是依依不舍地和他们说“下次再来玩哦”,每每这时,妈妈张玲总觉得孩子还挺有趣的。

  “一开始也没把女儿对长笛的兴趣当回事,直到偶然在饭桌上听见女儿边敲桌子,边唱起爸爸上课时教的曲子,我俩忽然吃惊起来,这曲子她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呢?”张玲说,记得那首曲子是《自由射手》的前奏,那会儿也才慢慢意识到这就是常说的耳濡目染吧。

  “后来想想,她在我肚子里的时候,胎教的内容就是听爸爸教长笛啦!”张玲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发现孩子的喜好后,他们也努力往长笛的方向培养她,爸爸甚至放弃多年专业,专心教女儿。

  6岁独自去军训,不喊辛苦还省吃的带给爸妈

  张玲说,越剧演员年轻的时候为了保持身材,都不愿意早生孩子,自己也是到了高龄才有了刘若予。对于这个迟来的孩子,全家都很小心。但对女儿的宠爱和操心,大家都比不过老爸。

  刘若予5岁开始正式跟随爸爸学习长笛,进行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幼小衔接时,为了更好融入小学,适应环境,夫妇俩送女儿去汤山参加封闭一个星期的军训。那会儿正是8月份,南京很热。爸爸十分关切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能坚持就回来。”

  但女儿告诉爸爸:“我可以的。”

  于是,他们就让女儿在汤山继续军训,军训的日子很艰苦,没想到的是女儿不但坚持了下来,还拿回来了优秀学员、宿舍代表等三个奖状。经历这次军训,爸爸妈妈第一次感觉到了女儿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

  军训期间,最让妈妈感动的,还是女儿带回来的一包东西。“里面有6瓶矿泉水和6个面包,这是发的东西,但她没有吃。她说这水要给爸爸喝,爸爸上课会口渴,面包可以给妈妈当早餐。”稚嫩的几句话,让爸爸妈妈开怀大笑,但眼睛里隐隐有了感动的泪花。

  面对各种挑战和叛逆,父母应对有“绝招”

  五六岁的孩子学习长笛,其中的挑战,常人难以想象。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到20分钟,为了延长时间,爸爸妈妈想了各种办法,最后使出了“绝招”:把谱架放高。孩子够不着高的谱架,就要站在小板凳上练习。这样能让她更加集中注意力,分心就有可能摔下来。这种方法能保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集中注意力练习。

  开始文化课学习后,刘若予每次练习长笛都会让家里“如临大敌”,就像打仗一样安排日常生活。“必须要在学校完成文化课作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回来练习,保证每天晚上一到两个小时。”

  琴童家庭最知道,学音乐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艰难的瓶颈期。刘若予也有过叛逆期,“她那会儿告诉我们,说想画画,不想练长笛了,我们也知道这确实很苦,我们就努力地与她沟通,开导她,也尝试着去理解她,我始终觉得,叛逆期是正常的,说明孩子在成长。但不能让孩子的叛逆发展过度,导致伤害自己,也伤害父母。”

  现在女儿已经习惯了在音乐中收获能量,一天不练,她还会感觉在犯罪。德国音乐学院的教授都奇怪,为什么她能做到一天练10个小时?妈妈说:“因为我们一直灌输给她的理念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练习是在为梦想积蓄力量,才能向着未来扬帆起航。”

  她的求学路

  以最小年纪考入德国音乐名校

  2013年,刘若予以长笛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跟随马莉老师学习。2016年12月21日,刘若予长笛独奏音乐会在南艺音乐厅上演。高一学生首次挑战个人音乐会,曲目众多且不乏梅尔卡丹特的E小调协奏曲等高难度曲目,殊为不易。在老师眼中,刘若予的刻苦十分惊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优秀。

  去年8月4日,刘若予去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先读1年预科,再考音乐学院。今年3月4日,刘若予成功拿到德国弗莱堡国立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她拿到了专业满分24分,年龄在50名来自各国应试学生中是最小的。

  为何要去德国留学呢?相比较中国有9所音乐院校,德国音乐院校众多,也出过那么多著名的作曲家,对要学习原汁原味西洋音乐的中国学生来说,以体系完整,涉及面广,独具吸引力。像这次刘若予考取的德国弗莱堡音乐学院其长笛专业就很强。长笛家汉斯·马丁,指挥家和作曲家汉斯·泽德,钢琴家贝恩德·格瑟,作曲家迪特·施纳贝尔,小提琴手Daishin Kashimoto(柏林爱乐首席)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异国求学“要很拼”感觉自己“长大了”

  之前在预科班,刘若予过着往返于琴房、语言学校、租住的公寓,三点一线的生活。

  去超市购置生活用品,跟老师同学打交道,获取信息报名考试,去学校踩点,订机票和旅馆,这些事情没有人帮忙,都要自己动手。“第一天来到陌生的城市,真是两眼一抹黑。太苦了,真是天堂掉进地狱的感觉。在德国,求学的孩子很多,要获得机会就要很拼”,刘若予说,没有了父母的帮忙,也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当然也会出现有意思的事情,从超市出来,公交司机看我拎着那么多东西,说这么小的孩子不容易,不用付钱了。”刘若予说。

  在德国的6个月时间,刘若予最苦恼的是觉不够睡,早上五点起床练习,半夜三更才回来,连下包方便面的力气都没有了。由于时间紧,啃面包是家常便饭,实在太饿才吃顿德国猪手改善一下伙食。另外,比较苦恼的是,由于未成年,上网流量限制,总是要靠蹭网,刘若予也无法跟父母视频通话。事情多,压力大,也不耽误刘若予逢年过节给自己的老师们发祝福信息。

  妈妈张玲说,“我们也面临质疑,这么小的孩子,你们怎么能放心?心也太大了吧?其实我们觉得,学音乐的孩子要早点出去,你无法估量孩子的潜能。但你也要做好准备,也可能100%的付出,只有1%的收获。”

标签:南京;长笛;学生 责任编辑:杨静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