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解读真理的“密码”
——与一位高校思政课老师的对话
2018年05月04日 06:53:01 来源:浙江在线 王天骏

  浙江在线5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天骏)春天的浙大紫金港风景正好。西教学区120人的阶梯教室里,密密麻麻坐满了学生。记者赶到时只能坐在最后排的角落里,看到前排的青年学子抬着头专心听讲。一改常人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这堂讲授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价值”的课,不时传出同学们积极的回应和精彩的发言。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在这位优雅而博学的主讲人身上,她就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彦教授。

  情境教学:

  给理论插上翅膀

  “什么是价值?”刚上课,张彦就抛给学生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

  这并未难倒在场的各位同学。私语片刻,就有许多人举着手跃跃欲试。最初,有的回答很直白:“价值就是对人有用。”也有同学通过回顾中学的知识,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众说纷纭之中,张彦提供了一个答案让学生思考:“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接着,她再从价值的定义出发,向学生讲解价值与真理、价值与价值观还有价值体系的关系等。

  张彦课后告诉记者,讲解理论知识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如果只是把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他们记住,那么学生不仅不能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由来、意义,有时反而会产生厌烦情绪。

  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呢?张彦所推崇的是情境教学。所谓情境,并非只是由教师或者学生做课堂展示,简单浮夸的表演并不能帮助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引起误解。张彦把“原理课”的教学情境分为五种。

  首先是历史情境,就是追本溯源,让学生们了解人们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需要主讲人讲清时代背景,特别是同时期的其他社会思潮等,在分析、对比中得出结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读原著,这就要进入到文献情境。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读三篇原著,如《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怎么读?个人读,团队读,在喜马拉雅APP上听读,“同学们都很会玩,就看你怎么让他们玩起来。”张彦还告诉记者,读原著后学生还写了许多心得体会,其中一些相当有思想。以前的心得已结集出版,书名为《永恒的光辉——马克思经典漫读》。

  理论的学习最终要回归现实。在现实情境中,原本枯燥的理论才能得到进一步充实,展现对现实的解释力和生命力。使用现实案例是许多老师共同的选择。不过,记者在“真理和价值”这堂课上,见到的几个案例充满张力,不同往常。比如山东济南的董明霞案,“当孕妇在手术台上急需输血,而现有的血液供给或者需要解冻,或者需要一定时间来化验。如果你是医生,你该怎么办?”这一番逼问,便让学生在情与法的两难中,看到了价值问题的复杂性。

  在学习过程中,还须借助团队情境与论争情境。张彦的班级一开课就以6人为小组,组团学习讨论、完成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在分工合作中更好地交流思想,深化学习效果。她还向记者展示了学生表演的脚本,从希腊先哲的辩论到汉武帝、董仲舒的廷对,内容丰富多彩,剧情饶有趣味,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包含其中。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为先,贴近学生,创设情境,理论才能插上翅膀,飞入每位学生的心间。没有点名,人总是坐得满满的;讨论问题,手总是举得高高的,这些都是传道授业中所获得的实实在在的认可。

  “人的发展”:

  让理想照进现实

  课后,与记者聊起当初为什么会与马克思主义结缘,张彦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其实,我原来是学伦理学专业的。后来比较深入地接触、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庞大、精妙的思想体系,他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深切关怀打动了我,使我有了思想上、学术兴趣上的转化。”

  在今天,和一般人谈“人的发展”,会不会太空洞,缺乏说服力呢?这里,她肯定地回答说,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前瞻性,因此会有理想的色彩。但这不等于说其思想空洞、不切实际。相反,透过马克思的思想,我们一次次看到时代进步的方向。从曾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朴实愿景,到当下消息瞬息而至、道路四通八达的全球化时代,都能在马克思的原著中找到痕迹。受制于人们有限的想象力,共产主义理想往往无法被具体地描述出来。而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张彦进一步举例说,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工人的劳动条件是很恶劣的,工作时长更是难以想象。一百多年前,芝加哥工人还在为8小时工作制斗争。而到了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越来越多人不再仅仅为了生计打拼。一部分人开始追求个人兴趣,追求自我实现,这就逐渐脱离“异化劳动”的范畴,而向全面解放前进了一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指出的城乡差异、工农差异、体脑差异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依然需要我们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改变。

  顺着这一点,她继续讲到,有一些人抓住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研究结论,从自己的后见之明出发,觉得马克思过时了,这是没有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在阅读其原著时,涉及到具体的问题,不能离开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提供给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改造现实,在这个纷扰世界里拨开迷雾,看到真理的曙光。

标签:学生;马克思主义;原著;真理;真理和价值;情境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