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医养结合基层之困:如何提高“医”的水平?
2018年10月15日 08:17:02 来源:检察日报 郑博超 郭树合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破解养老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孙伟近年来多次到基层一线开展调研。重阳节前夕,记者走进孙伟代表的联系点,直击基层一线在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努力和困惑。

全国人大代表孙伟(右二)到接受居家护理的老人家走访

  “大娘,这两天情况怎么样?”

  10月10日下午3时,山东省济南市白马山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张明走进辖区居民武大娘家里。

  见到张明一行进屋,武大娘吃力地撑起身子。孙伟连忙大声地劝大娘不用起来。

  武大娘今年81岁了,患有多种老年病,多年卧床,是白马山卫生服务站开展的居家护理工作的护理对象。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名誉主任孙伟近年来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白马山卫生服务站在医养结合方面的探索,受到孙伟代表关注。

孙伟代表(左三)到白马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调研

  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护理有口碑有压力

  出卫生服务站左转,到胡同口右转,步行几百米,就到了武大娘家,也就几分钟。方便、快捷,成为服务站医护人员上门为武大娘提供医护服务的最大优势。

  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武大娘年纪高,身体虚弱,往返医院折腾不起,长期住在医院不仅费用高,而且子女也不大可能经常过来照顾老人。在了解到武大娘家里的情况后,卫生服务站主动向武大娘的子女介绍他们开展的居家护理工作,并协助他们完成了审批手续。考虑到武大娘子女的经济情况都不太好,服务站人员上门提供医护服务的费用,在正当额度内可以通过医保来负担。

  “多亏了这项国家政策。”武大娘的大儿子也已经60岁了,刚刚退休,他反复述说着对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感激之情。

  卫生服务站的张明主任介绍,从2009年开始,服务站就开始探索实行家庭病床,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上门医护服务。

  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孙伟代表来到白马山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调研长期居家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刘大爷住在白马山铁路新村小区,因脑血栓致残,长期卧床、进食呛咳、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刘大爷,儿女也长期不在身边,仅靠老伴一人护理。可是,老伴年纪也不小,并患有多种疾病,不仅体力跟不上,也缺乏基本的医护技能。白马山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刘大爷办理了长期家庭护理保险,组成由医师、护士参与的家庭护理团队,为他针刺、按摩,指导家属按时翻身、拍背和常规的按摩手法,有效地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医养结合的例子。”孙伟代表表示:“只有这样,外出的儿女才能安心工作,老人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料。”

  但记者了解到,与数量庞大的老年社区居民相比,卫生服务站能提供的医护服务就显得明显不足了。张明介绍,目前服务站提供居家护理的也就十几例。没有足够的医护资源,是卫生服务站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最大难题。

  10日下午,白马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拨又一拨陆续来补打疫苗的小学生,让这里显得忙碌、喧闹起来。张明主任告诉记者,给未成年人打疫苗只是服务站承担的多项职能中的一项,此外,卫生服务站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的初步诊疗服务。而卫生服务站的全体医护人员,只有12人。能够开展居家护理服务的能力就显得非常有限了。

  费用问题也可能成为制约卫生服务站开展医养结合的因素。虽然医保能够报销一部分医护费用,但超额的部分就需要患者及家属支付了。张明表示,很多患者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但为了老人的健康,医疗护理工作不能说停就停,有些时候卫生服务站就先垫付一部分。

  即便有困难,在白马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多年的张明仍然坚定地认为医养结合值得坚持。下一步,他们还谋划着如何把居家护理服务与人工智能新技术结合起来。

标签:老龄化;养老;医养结合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