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春节临近,骗子要“冲业绩”了!谨防这些损招
2019年01月25日 10:27:12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号 李万祥

  春节就要到了,各类诈骗电话、短信又盯上了人们的钱包。如何做一个反诈骗的明白人?怎样避免上当受骗,防止经济财产受到损失?今天,记者就给大家讲一讲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最近的电信诈骗有哪些新花样?

  虽然有不少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和预警,但依然有受害人掉入不断翻新的诈骗陷阱中,有不少受害者入套前甚至看到过类似预警。为什么电信诈骗防不胜防?以下几种类型的诈骗容易让人“入套”,包括骗子语气强硬态度蛮横的恐吓型,骗受害人办电话卡单线联系的洗脑型,网络刷单诈骗惯常伎俩的诱导型。值得注意的是,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的手段花样也有“翻新版”。以前,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先震慑住受害人,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给受害人洗脑。现在,一些不法分子会先出示各种“正规手续”,用“诚恳”的态度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再实施诈骗。

  骗子一般都会如何行骗?

  其实,识别冒充“公检法”人员的电信诈骗非常简单。公检法机关办案没有协助办案的“特派专员”,也不会通过电话或即时聊天软件开展调查,更不会通过传真、网页、聊天软件等形式向当事人送达通缉令、逮捕证、财产冻结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亲友或周边公安机关询问。

  同时,骗子还会在QQ或微信上冒充好友、同事、代购等身份,假借爱心传递、点赞、色情服务等实施诈骗,有的还会虚构绑架、手术、贷款、重金求子等情节施行诈骗。此外,购物退税、“猜猜我是谁”、包裹藏毒、引诱汇款、提供考题、高薪招聘、伪基站、兑换积分、中奖等也是常见诈骗手法。

  防范电信诈骗要注意什么?

  防范电信诈骗首先要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等习惯,要做到“六不”,即不汇款、不轻信、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还要做到“三问”,即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在遭遇电信诈骗后,要牢记“三步走”: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尽快拨打110或就近到派出所报案;及时准确地将骗子账户信息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实行紧急止付。

  来源 / 经济日报

  记者 / 李万祥

  编辑 / 徐晓燕


标签:春节;防骗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