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又一重大成果 甲午沉舰定远舰沉灭位置基本确定
2019年09月03日 16:19:32 来源:闪电新闻

  2019年7月至8月,为调查保护沉灭在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调集国内30余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历经二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灭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文物,这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定远舰”为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1885年入编北洋海军后列为海军旗舰,1894年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争中主动开炮迎敌,其主炮威力与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在海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一度被誉为“永不沉灭的定远舰”。后续的威海卫保卫战中,不幸被日军鱼雷艇偷袭而中弹受损,紧急移船到刘公岛东村外搁浅,不久即因战局崩溃主动自爆以免资敌。战后被日军大肆拆卸,武器与舰材被当作战利品运去日本。

制定潜水计划。

  本次调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潜水实地探摸结果为基础,采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残存舰体的保存情况。首先,考古队利用多波束、浅地层剖面等海测仪器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文献材料,准确锁定 “定远舰”的埋藏位置。随后,考古工作选择在遗址上方进行抽沙作业,在深达1—3米的厚厚泥层下,发现并逐步揭露出一段舰体遗迹、采集提取部分沉舰遗物。

工作人员入水。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下搜索。

  本次调查区域可确认为舰体炮台与弹药舱附近位置,发现并提取出水文物150余件。文物包括铜、铁、木、玻璃、橡胶等材质,以铁质品数量最多,见有梁架、铆钉、角铁等;铜质品有弹壳、水龙头、管材、铜钉、铜铜钱等;木质品有甲板、铁甲垫木、木盆、木塞等;此外还发现少量橡胶垫、皮鞋底、青花碗片。器类涉及船上构件、武器弹药、生活器具、个人物品等。代表性文物包括长方形舱盖,铜质标牌、炮台甲板木、铁甲垫木、主炮引信、37毫米哈乞开司弹壳、毛瑟枪子弹,橡胶垫圈,皮鞋底等等。同类物品在以前的“致远舰”、“经远舰”遗址调查中有发现。

  本次水下考古工作特点:

  安装抽泥管。

  其一:用行车与GPS实现水下考古精准抽沙。沉舰遗址面积与抽沙工作量较大,需要对所选调查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加之潜水员在水下较难控制沉重的抽沙头。本次调查采用行车吊装抽沙管辅助潜水员作业,并通过全面罩通讯设备与平台对接指示抽沙头的移动,抽沙管搭配有GPS定位设施,共同实现抽沙与海底遗迹的精准控制。

  其二:加设围档防止浑水扩散,保护海洋环境。抽沙作业海域位于威海湾景区,属于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防止抽沙浑水扩散,考古队自行设计制造了浮动过滤网,周边加护围档,在有效收集出水文物的同时,又确保了抽沙污水不向外扩散。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下清理。

  其三:布设多个抽头提升调查进度。鉴于沉舰遗址面积广大与泥沙淤埋严重的海底环境,为提高抽沙效率,本次水下考古调查共布设4个水下抽头,使用20余名水下考古队员,在二个月时间内历经750人次、3万多分钟的潜水工作,才完成本年度深埋泥下3米的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这种工作强度在历年水下考古调查中均属少见。

  本次考古调查基本确认了“定远舰”的埋藏位置,并初步了解海底残存舰体的保存情况,目前舰体所剩不多,散落分布,保存情况极差,埋于泥下1--3米左右。更全面的沉舰遗址整体信息有待明年第二期水下考古工作进一步探明。

铁甲。

铁管。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登记。

  考古调查收获有利于深入推进甲午沉舰调查与研究工作,对于甲午海战史、海军史、舰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以史为鉴,甲午系列沉舰的水下考古工作,为凝聚民族力量、实现富国强兵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 王胜留)


标签:水下考古;定远舰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又一重大成果 甲午沉舰定远舰沉灭位置基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