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边疆党旗红】联合党委促发展 内蒙古首个“摘帽”国贫县的新气象
2019年09月26日 16:39:02 来源:新华网 汪亚

  新华网赤峰9月19日电(汪亚)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段,这里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里聚居,这里就是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北部的林西县。

  1986年,林西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2年后,林西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走在前面的林西县,“摘帽”一年后现状如何?记者近日跟随“边疆党旗红”采访组来到林西县,了解林西在脱贫路上大步前行的致富经。

  图为刘贵荣在自家大棚打理西红柿。新华网汪亚/摄

  “最近柿子长得好着呢,之前病虫害都解决了,今年肯定又能有个好收成。”村民刘贵荣在自家大棚里一边打理西红柿,一边对上门来走访的县农牧局技术指导员赵亚波介绍最近的长势。

  今年60岁的刘贵荣是林西县十二吐乡乌兰沟村村民,在搬来达康产业园之前,一直和老伴经营着家里20亩地,主要种荞麦,每亩收入100元左右,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才净挣1000元。

  2018年,刘贵荣在乡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来到了达康产业园,不仅拥有一处50平米的新住所,还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大棚,从此告别了原来住老旧危房和靠天吃饭的日子。

  “搬来这边,园区就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教我们种西红柿,比原来种荞麦收益好太多,我现在一年下来都能有2万块,这不看着能挣钱,我又包了2个棚。”在刘贵荣看来,如今有了好政策,这日子就像自家棚里的西红柿一样,一定越来越红火。

  图为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新华网汪亚/摄

  据了解,达康产业园区地跨苏泗汰、西山根、十二吐、乌兰沟4个行政村,总投资1.2亿元,规划面积2万亩,包含设施农业、肉牛养殖、肉羊养殖、蛋鸡养殖、光伏发电、观光采摘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已建成设施农业4000亩、养殖小区4处、非公企业3家、合作社9家。

  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各组织间沟通协调不畅、基础服务能力不足、种养殖技术落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区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凸显出来,乡党委探索出一条通过注入组织力量破解发展中遇到难题的路子,就是通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服务链,通过“融合式”党建路径,有效激活园区发展“一盘棋”。

  为推动园区更好发展,围绕“党建先行引领发展”这一关键,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带动的原则,将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4个行政村、3家非公企业、9家合作社和7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联建在一起,于2018年5月成立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联合党委。

  赵亚波所在的县农牧局就是联合党委的成员之一。成立联合党委之前,赵亚波每次来园区给老百姓提供技术指导,很多时候都得靠十二吐乡党委书记谢艳丽打电话“请”。

  “以前单位会有要求,每周至少下来2次进行技术指导。那时候自己刚工作,很多情况也不敢贸然‘指导’,都要发给自己老师商量后再定。联合党委成立后,自己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接更方便了,我现在一有空就过来,对自己提高专业技术也有帮助。”

  在谢艳丽看来,变化最大的就是打电话的次数,“以前一年要打几十个电话,现在一年也打不了几个。”对刘贵荣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联系方便了。以前都得等着定期来集体教学,现在自己就有技术员的联系方式,遇到什么问题,拍个照、打个电话,立马就解决了,打破了原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图为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新华网汪亚/摄

  达康产业园区不仅是林西县融合党建示范点之一,更是全县融合党建发展的一处缩影。据统计,目前林西县共建立了不同类型党建联合体44个,覆盖基层党组织492个、党员11300余名,党建联合体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有力推动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标签:西红柿;产业园区;大棚;园区;党建;大兴安岭 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边疆党旗红】联合党委促发展 内蒙古首个“摘帽”国贫县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