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蓝图初展
2019年12月15日 09:32:54 来源:文汇报

  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新征程已开启。今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发布,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全面施工期。从《总体方案》中不难看出,示范区建设并非“造城”方式的复制粘贴,也不是沪苏浙三地现有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力求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多方面,建立起有效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生态绿色”是《总体方案》中的关键词,也是示范区秉持的发展理念。自“示范区”概念甫出,如何真正体现绿色可持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年初以来,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开展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课题调研。政协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示范区内江南水乡众多,区域内路网相通、水道相连、文化相融,又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交汇点,拥有独特区位优势。但对照示范区战略定位,绿色发展共识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政策标准差异大、市场机制发育不全等问题也比较明显。在近日召开的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委员们直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面临的瓶颈难题,踊跃建言谋策,大家认为,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重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示范区与周边区域、政府与市场这四大关系。

  制度创新

  构建统一标准体系

  一体化发展之难在于,不改变原本行政区划的条件下,要打破无形的行政区隔壁垒,实现政策、体系、标准的一体化,这需要大胆的改革突破和制度创新。常委们的建言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如何做好“统”的文章上来。

  陆月星常委建议,在城乡规划方面,要注重“多规合一”,统筹衔接沪苏浙三地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等,统筹优化三地城、镇、村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在政策体系方面,要健全普惠性的区域创新政策,如,统一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统一示范区特定人才落户标准等。

  为产业落地营造良好环境,不少委员建议,在示范区加快形成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工作协作机制、产业准入门槛、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和合作共赢机制,提高示范区政策规划制定的一致性和执行的协同性,对示范区产业项目统一布局、统一审定、统一管理。

  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徐建民常委建议,创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标准规范、监测监控、执法监管、法规信息发布“五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陈春兰常委则强调,要加快构建统一的执法指标。她分析说,以水环境治理为例,虽已有国家层面立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省执行标准不一,对主要水体的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评估考核制度等存在差异,造成执法不统一。“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执法规范,用一把尺子作为标准,实施严格监管,是打造生态绿色示范区必须破解的课题。”陈春兰常委说。

  长三角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与标准不一致,导致异地就医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现象较为普遍,而作为医保结算主要依据的“三大目录”,也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差异而各有不同,为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设置了障碍。因此,张伟滨常委建议,在示范区范围内设立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推动使用标准化出院小结和诊断报告,加强异地就医的协调与监管,探索参保地和就医地医保职责、纠纷调处机制等。

  优化布局

  产业功能凸显特色

  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繁多,示范区应更加突显产业和功能上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委员们对优化示范区内的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着这样的设想:农业“精耕细作”,培育特色家庭农场和开放型农业众创空间;制造业“腾笼换鸟”,向高端智造、低碳绿色转型;服务业“相融相生”,支持“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业态发展。

  许复新常委认为,示范区内农业资源丰富,应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强产业联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通过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政策扶持,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品牌农业,建立共同产销市场。对此,胡光常委也给予呼应。他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生态农业投入成本大,有些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他建议,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国企提供资本资源方面保障,民企善于创新开拓市场,国企民企协同合作,切实帮助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增收。

  特色小镇建设同样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委员们普遍认同以增产业特色、优文化品质打造特色小镇的观点,建议以特色化产业为核心,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规划一批以生态、文旅、康养、科创、总部经济为特色的特色小镇。“示范区古镇众多,要尽力避免同质化,在每个古镇中融入个性文化灵魂,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各种特色小镇整合起来,在整体上形成清丽婉约、气韵灵动的江南文化意象。”厉震林常委强调。委员们还建议,可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改造建设若干有特色的生态产业园,打造生态绿色产业实践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开展智慧康养、低碳社区、未来医院、未来学校等试点,打造创新版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在汪胜洋常委看来,突出改革创新,示范区应在尽力削弱行政区对经济一体化干预方面做出表率。汪胜洋常委直言,有些方面,确实需要政府主动作为,比如,让交通系统更加畅通、环境治理更加协调、公共服务更加便利,但在市场配置有效领域,政府的有形之手应归位而不越位。示范区要率先建立开放、高效、透明的一体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破政府强力推进、市场响应不足的现状,加强制度供给能力,以制度创新撬动市场力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更好促进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流通,为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优质土壤。

  科创引领

  新兴业态增势赋能

  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示范区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力支持符合绿色导向的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坚持“绿色科技化”和“科技绿色化”深度融合,做大增量,必将为示范区建设增势赋能。

  沪苏浙三地在高端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人工智能、北斗产业已在三地形成一定规模,这为在示范区内加快构建“绿色经济”“创新经济”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李华桂委员建议,充分发挥三地现有产业优势,促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形成全流程、开放式创新模式,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集约型”的要求,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融合型数字经济网络;发展全球领先、长三角一体化布局的智能制造产业,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集群、垂直产业链,推动产业全价值链优化,形成标杆引领效应和产业带动成效。此外,注重发展高水平服务经济,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服务经济领域的转化应用,推进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业态集聚。麦德铨常委还建议,以“一盘棋”理念,在示范区内率先布局5G、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协同推动5G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与优化,建设智能生态圈。

  支持新业态发展,创造一个增量市场,推动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尤为关键。马兴发常委建议,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示范区落户,基于示范区内新能源、5G、北斗导航等领域基础,构建一批“智慧+绿色”功能型平台,建设绿色技术资金池和技术库、项目库、数据库,推动集成创新应用示范。

  先行先试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设置了新课题。委员们认为,在长三角区域内,增加多层次、高水准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有其难度,但仍应解放思想,在示范区内先行探索一些可行的跨区域突破性政策。

  卢慧文常委直言,基础教育是行政区域壁垒比较强的领域,即使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尚不能完全做到优质资源均衡或共享。虽然很难,但卢慧文常委还是呼吁,打破地区本位主义,立足国家战略高度,在“基础教育共享”上先行探索、高标探索、系统化探索。她建议,探索联合办学模式,以示范区一体化全方位合作为契机,多方投入、多元合作、多类形式办学,拓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优质公、民办学校在示范区内跨行政区域办分校。此外,在建立联合师训机制方面,卢慧文常委还建议,示范区内教师学分通用,教师职称评定互认,三地教师进修学校统一课程设置,共建示范区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

  林建康常委则把关注点放到了高校合作上。他建议,建立长三角地区高校联盟,通过成立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超算联盟和举办学术论坛、科技成果展览等方式,加强各高校科研合作和交流互访,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内整体教育水平,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针对长三角地区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状,黄鸣常委提出,长三角三省一市合力打造智能型绿色康养示范基地。“研究长三角区域内养老服务市场和社会需求基本情况,编制统一或互认的智慧康养服务标准。”黄鸣常委建议,在示范区制定发展政策,引导产业和社会力量集聚,探索在合作基础上一体监管、一同分享的机制,开放三省一市医疗、护理和服务资源,鼓励机构和产业跨领域、跨地域合作,打造优质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做好养老、医疗、康复、养生与产业的有机融合。

标签:长三角;生态;施工期 责任编辑:吴珂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蓝图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