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应以诈骗罪论处
2020年01月09日 11:29:15 来源:红网 肖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追求。如果有人告诉您,只要几毫升唾液和几百元检测费,就能知道您的孩子,适合学画画还是跳舞,将来会成为艺术家还是运动员,这样的人生“剧透”,您觉得靠谱么?对此,中科院精准基因组专家的回答是:用两三个点位来判断“天赋”这一宏大命题,无异于电子算命。(1月8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无所不能”的天赋基因检测热潮,最早出现于2008年的美国,后因缺乏科学依据,有违伦理而被叫停。大约9年之后,这一概念漂洋过海,落地中国,被一些商业机构吹得神乎其神。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可以看到数十页相关产品。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检测内容从“领导力”“成功率”到语数外、音体美,五花八门,无所不包。那些连做梦都期盼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的家长,听说有此源于国外的“高科技”,一个个像在某座大庙偶遇活菩萨,只差没纳头便拜。在他们看来,万一,自家孩子检出有成为腰缠万贯大老板的“天赋”,或测到血液里流淌着做厅局长的“基因”,那可得从娃娃抓起,趁早“定向培养”才行啊。

  基因技术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它既不是建立在臆测之上的沙雕,也非可以任意拿捏的橡胶泥。实事上,到目前为止,基因检测的应用还相当有限,更拿不出实例可以佐证基因与天赋有何关联。如果轻信商家的概念炒作,将孩子的人生归宿寄托于天赋基因检测,那不啻于等待哪天祖坟冒烟!

  有如荒诞肥皂剧般的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为何存在偌大的市场需求?概而言之,一是无良商家打出“新技术”金字招牌,毫无底线地“狂轰乱炸”,麻痹了一些人的神经;二是不少为人父母者被“教育焦虑症”所困扰,视急功近利为捷径,结果智商被“新技术”无情碾压;三是相关部门监管失守,对所谓“新技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使之坑蒙拐骗,野蛮生长。

  在此,试举两个案例:去年8月,重庆警方捣毁特大“网络算命”诈骗团伙,刑拘210余人;同年10月,浙江警方破获多起“网络算命”诈骗案,千万粉丝“算命大师”落入法网。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与“电子算命”,犯罪情形虽有不同,但在性质上相差无几。因此,认定此类行为涉嫌诈骗,应该不是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肖竹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1/09/6511044.html

标签:基因;检测 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应以诈骗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