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长三角33个镇(乡)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看它们如何念好“农业产业经”
2020年05月28日 11:48:25 来源:天目新闻 记者 石潇俊

微信图片_20200527200757.jpg

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技术 石潇俊 摄

  5月26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了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全国有259个镇(乡)入围。其中江苏、安徽各入围12个,浙江有8个,上海有1个,长三角合计上榜33个。

  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按要求,入围镇(乡)必须是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

  天目新闻记者对长三角的入围镇(乡)做了一番梳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镇(乡),看它们如何念好“农业产业经”。

1111111.jpeg

供图:杨村桥镇

  主导产业突出

  在安徽,有一种说法,叫“南有长丰、北有闻集”,指的是省内两大草莓基地——合肥长丰县和阜阳颍泉区的闻集镇。

  如何将一颗小草莓做成强大的产业,闻集镇就是一个典型样板。从1998年不足500亩的种植面积起步,经过不断发展,2008年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达8000亩,到2020年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万亩。

  发展之初,草莓种植以散户为主,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2008年,闻集镇建立了英桥、白洋湖、火营三个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在此过程中,由闻集镇党委牵头,聘请省、市农业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帮助农户熟练掌握草莓栽培、施肥、防病虫害等科技知识,类似的种植技术培训会现在还会在闻集镇不定期举行。

  如今,闻集镇以草莓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闻集草莓”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也是安徽省唯一的绿色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从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社经营,闻集镇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无独有偶,在杭州市建德市杨村桥镇,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之路与闻集镇非常类似。

  杨村桥镇是著名的“草莓之乡”,也是浙江省优质高效草莓示范基地、浙江省草莓育苗中心和省级草莓精品园,一直以来都有“吃在杨村桥”的说法。

  近年来,以当地的“草莓小镇”为依托,通过集群式、现代化的发展,杨村桥镇打造了一个集特色农业、创意农业、科技农业于一体的草莓产业强镇。

  目前,杨村桥镇建有草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各1家,拥有科技服务团队5支、科技专家18名,与中科院、浙大、省市农科院等有着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据统计,全国每二十颗草莓就有一颗出自杨村桥莓农之手。

1111.jpeg

供图:姜山镇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素有“鄞南重镇”之称,是鄞州区传统工业强镇和农业大镇,也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省级中心镇、全国财政收入百强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综合实力位居鄞州区前列。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姜山镇立足一产又跳出一产,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7.4万亩的耕地上,姜山镇当地重点培育水稻、蔬果、养殖三大产业,探索精品农业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镇已拥有尚蔬园、景秀园、农乐果蔬、港城示范园等众多精品园和科技示范基地。

  在打出“农业+”组合拳的同时,姜山镇利用自身的二产优势为一产赋能,延伸一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近年来,该镇已对11个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了改造提升,并建成1条年产值5亿元的蔬菜产业示范性全产业链。2018年,姜山镇入选浙江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区。

  2020年,姜山镇正式启动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建设。围绕宜居宜业宜游这一定位,姜山镇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山水风光等特色资源,深化农旅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天宫庄园”等一批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声名鹊起。

  在姜山镇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也在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改变传统农业大镇的固有发展思路。

  高士镇自古就是“望江粮仓”。立足第一产业的良好基础,该镇把绿色稻米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一方面通过技术攻关培育再生稻等优质稻苗,另一方面推广“鸭田稻”(稻鸭共生)的规模化种植,目前已实现年产绿色优质水稻2.5万吨。

  此外,高士镇把科技融入稻米加工,孕育了“规上”稻米加工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建有6座标准化育秧工厂和2座实训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4个、有机认证1个,地理标志4个。

  2018年,高士镇在武昌湖畔建设了3000亩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集农业、科技、体闲、旅游于一体,带动武昌湖周边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这种以绿色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发展,以文旅拓展农业功能的做法,为高士镇打造了绿色稻米产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111.jpeg

马集镇黑莓 来源:仪征市政府网站

  创新创业活跃

  石臼湖畔,如诗如画的万亩绿色优质水稻展示着“和美凤鸣”“无想田园”“南京大米”等大地农业景观。这里,就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一个集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园区产业集聚加速转型为一体的重要街镇。

  2019年,和凤镇申报了农业双创园区,打造了以华成蔬菜生产基地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农村双创示范基地,吸引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农二代回乡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 “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等乡土人才创办了特色种养、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培育起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推动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集聚。

  华成蔬菜、万亩优质水稻、月牙湖白茶、梅文化博物馆和梦华苑花海等特色品牌,正在绘制和凤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旅融合的崭新图景。

  而在江苏另一个镇,每年都会有上万游客前来参加当地的“黑莓旅游采摘文化节”。扬州市仪征市马集镇,属典型丘陵地貌,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不高,却通过创新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变劣势为优势”的致富之路。

  被“第三代黄金水果”之一的黑莓,营养价值极高,种植收益可达3000元/亩,远高出水稻、小麦等常规作物。正是看到了黑莓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从2013年开始,马集镇政府积极引入黑莓种植。经过多年的培育,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果蔬产业。

  从生态效益看,黑莓产业为绿色产业,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从经济效益看,开发种植园,不仅让老百姓每年享受土地流转资金,同时使当地近百农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有了黑莓这一“摇钱树”,马集镇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目前,马集镇以黑莓产业为载体打造的乡村旅游初见成效:成功举办四届黑莓旅游采摘文化节,每届均吸引近万人前来参观、旅游、采摘;黑莓小镇成功入围江苏省“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成为江苏省农委重点培养的100个农业特色小镇之一。

111111111111.jpeg

周王庙镇 来源:海宁日报

  产村产城一体

  宣桥镇位于上海浦东“十三五”中部城镇带正中,所谓“中部城镇带,浦东‘金腰带’”。但就宣桥镇而言,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产业优势,在繁华的浦东也只能居于中游。

  但宣桥镇却拥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自然优势:占全镇面积60%的基本农田和生态用地、5A旅游景区上海野生动物园坐落于此,市级生态走廊——大治河生态廊道近期规划建设区也在这里。

  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宣桥镇想到了“绿色生态宜居”这条路。

  从2017年开始,宣桥镇就明确“浦东新区中部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目的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生态宜居城镇”的目标定位,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整体推动宣桥镇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

  随着不断推动环境治理,宣桥镇的乡村风貌近年来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逐步形成了“生态休闲旅游业+现代都市农业”的“宣桥优势”。

  对于周王庙镇的“荆斗云”,浙江海宁的市民已经越来越熟悉。这个由荆山、云龙、胡斗三个村组成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于去年年初建立,如今正日趋成熟。

  把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一直是周王庙镇思考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借力海宁百里钱塘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周王庙镇通过成立乡村旅游综合体,引入美食、文化等元素丰富文旅内涵,推动全镇抱团发展。

  在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中,周王庙镇也在鼓励各村积极挖掘特色文化。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荆山、云龙、胡斗三个村分别把“水文化”“蚕桑文化”“渔文化”融入当地的民俗体验中,既合而为一,又各有千秋。

  如今,周王庙镇对这个乡村旅游综合体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即围绕“大全域+小全域”旅游概念,依托自然禀赋,增创特色优势,创新打造“差异竞争、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长三角33个入围镇(乡)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镇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无锡市宜兴市万石镇、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苏州市常熟市海虞镇、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射阳县洋马镇、扬州市仪征市马集镇、泰州市泰兴市姚王镇、泗洪县龙集镇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杨村桥镇、平阳县南麂镇、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衢州市江山市大桥镇、金华市兰溪市马涧镇、嘉兴市海宁市周王庙镇

  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芜湖市无为市泉塘镇、宿松县陈汉乡、东至县洋湖镇、当涂县黄池镇、利辛县城北镇、萧县圣泉镇、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舒城县晓天镇、庐江县白湖镇

标签: 责任编辑:陶悦清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长三角33个镇(乡)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看它们如何念好“农业产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