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广西巴马:搬出来过好生活
2020年06月17日 13:55:0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 苏瑞宁 张云河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长洞村弄硬屯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小山弄,每次历经十八弯山路才到家的蒙朝仁无时无刻不想着搬出大山。2018年5月21日上午,蒙朝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搬离了祖辈们生活200多年的大山,来到凤凰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回忆那一天的情形,蒙朝仁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新房钥匙时笑得嘴都合不拢。他说,之前他们住在东山乡大石山里面,在交通方面距离县城又比较远,又十分缺水。打工回来要先坐车到巴马再搭车到凤凰乡,再搭车回到长洞,最后从村部步行回家,现在他们到凤凰乡附近来居住,交通方便多了,水电都不缺,孩子读书也近。他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据了解,凤凰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投资5341.26万元,安置173户966人。为了消除搬迁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贫困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乡通过引进电子厂、建立种养基地等发展楼下工厂、门前产业,实现了楼下就业,门前创业,拓宽搬迁群众的收入渠道,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安置区主任蒙正武告诉我们,离安置点不远的凤凰村小弄哈的粤桂扶贫产业食用菌示范基地,是凤凰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基地占地30亩,总投资390万元,目前有大棚84个,有菌棒25200棒,引进种植主要品种有榆黄菇、猴头菇、毛木耳、香菇等7个品种,预计年产鲜菇约500吨,实现产值约450万,净利润约100万元。

  除了凤凰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巴马瑶族自治县在2016—2018年期间共投资5.91亿元建设县城六能、六一、巴徐等10个安置点304栋1993套安置房,并在安置点配套水、电、排污、道路硬化到户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小学1个,幼儿园2个,活动中心2个。

  同样是2018年5月21日,卢光雄一家六口与来自巴马县西山乡、东山乡、所略乡等乡(镇)的161户贫困群众一起喜迁六能安置点新居,告别大石山区融入县城,开始了新生活。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一家六口一夜之间就能搬来县城住,还是这么好的房子。”卢光雄兴奋地说。来到县城后,他就开始利用自己以前学到的技术办起了一家家具厂,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一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政府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我们更加要把生意做好,不要拖后腿,逐步过上好日子,将来更要齐心协力奔小康。”

  据悉,现在的六能安置点水电气路网设施完善,还配备了健身、休闲等场所,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巴马县加强易地搬迁点后续扶持及管理工作,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岗位,开展扶贫招聘会等,多渠道帮助易地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入;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按照“一户一棚”的规模,在安置点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搬迁户发展产业实现稳定收入;招租安置点的商铺和门面,鼓励贫困户通过自主经营杂货铺、瓜果蔬菜等自主创业实现增收。

  此外按照巴马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工作要求,该社区对搬迁户实施油茶产业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下、能致富。“县里面给了我们1500多亩的油茶基地,总投资1000多万元,投产后带动六一、六能、巴徐、解困等小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582户7401人。”巴马镇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海新说道。

  离开六能安置点时正值傍晚,夏日的余晖给整个六能安置区披上了金色的透明的外衣,人群与车辆进进出出、来来往往;两边的商铺灯火阑珊,店员们忙碌的身影若隐若现;安置区的休闲广场上有孩子们奔跑,嬉戏打闹;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风景树下,边摇着扇子边相互谈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标签: 责任编辑:叶琛欣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广西巴马:搬出来过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