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就在情人节即将到来之际,英国却发布了一个不太浪漫的报告。据统计,目前在英国平均每天每3小时就会接到一起约会诈骗的报案。
微信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2月12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据环球网报道,就在情人节即将到来之际,英国却发布了一个不太浪漫的报告。据统计,目前在英国平均每天每3小时就会接到一起约会诈骗的报案。
英国防止诈骗犯罪情报局说,通常受害人会在相识一个月左右给犯罪分子转第一笔钱,人均被骗金额高达1万英镑。这些数字发布,正值英国多个部门表示将联手进行调查,以解析骗子是如何成功的,以此减少越来越多陷入约会骗局的人数。
爱情骗子横行欧亚
2016年,有780万英国成年人使用约会网站——2000年时才10万。有3000多名英国人在网上掉入“浪漫陷阱”,因此造成的损失高达4000万英镑。据信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很多人羞于报案。约45%的受害者说,上当受骗令他们的健康和财产受到重大影响。
英国一老年人组织负责人卡罗琳•亚伯拉罕斯说,“约1/4的诈骗受害人年纪在50岁上下。对老年人来说,认清此类犯罪真的是非常重要。”
爱情骗子并非英国独有,比如在亚洲的马来西亚,几乎每天有5人被尼日利亚籍的“爱情骗子”诈财。
根据马来西亚警方资料显示,这些“爱情骗子”设有一些能够哄女人开心的经典对白,这些对白根据不同时段,如初识、熟络及相恋期的需求而专门设计。从以往的许多例子显示,外籍骗子以爱情和性来操控马来西亚女子,然后利用她们作为马来西亚公民的便利和身份,进行许多不法勾当,如洗钱与贩毒。
此外,在澳大利亚,诈骗金额最高的十大骗术排名中,爱情欺诈排在第一。2014年5月,澳大利亚一39岁单亲妈妈玩弄多名老年感情,竟然骗得上千万人民币。
骗子为何屡屡得手?
一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网络方便、快捷,同时也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对方的信息都是随意提供的,现实中无法查证其真假。而对方自述的信息往往虚假偏多,有时连性别都无法辨认。网友间的联系大都通过网络或是手机,对方可以随时终断联系,这也为犯罪分子犯罪后逃之夭夭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是相亲网站监管不力。相亲网站发展迅速,但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仅仅依靠网站的自主自觉来运转。由于进入网站不需要实名制注册,使得网站人员鱼龙混杂,犯罪分子通过编造虚假相亲信息,假意谈婚论嫁,实则实施犯罪。据相关嫌疑人交代,他们在网站上注册的名字、照片等全是假的。当前多数婚恋网站注册门槛低、信息审核难,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透明、资料掺假等现象,为婚恋诈骗等违法行为埋下隐患。因监管难、婚恋平台缺乏自律,很多群众受骗后无法找到诈骗者。
三是被害人的防范意识薄弱。此类犯罪的手段并不是高明而没有漏洞的,犯罪分子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是因为被害人的防范意识薄弱,警惕意识不高,轻易相信他人编造的身份和故事。如果被害人多一份警惕,不被对方虚构的身份和社会能力所蒙蔽,不过分相信网络或手机交友的安全性,就可避免犯罪的发生。
四是作案成本低,犯罪收益多。该类犯罪没有任何经济成本,且犯罪手段容易复制,成为犯罪嫌疑人的谋生工具。犯罪分子不仅可以骗得对方的感情,获得精神和肉体的满足,还能骗得对方钱财,如此一举多得使得此类犯罪发案率居高。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由于网络诈骗行为人隐藏在网络背后,诈骗得逞后,行为人又能迅速与被害人切断联系,关闭网上账户、联系手机,销毁作案工具,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婚恋诈骗型网络犯罪中,犯罪嫌疑人同时与多名被害人保持恋爱交往状态的情况下,较难分清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的界限,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亦较难搜集证据厘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型案件的起诉和判决。
那么,如何鉴别爱情骗局呢?
首先,细心甄别交友网站资料,如自己在注册网站提交资料时推断网站其他用户各类信息的可信度。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尤其对想获得他人隐私的人要提高警惕。陌生人交往时,要留心观察其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其在聊天中所描述的“身份”。
其次,四是在约会时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控制约会时间,并告知他人,坚持自己回家。不要轻易委身于人,也不要和网友发生借贷关系。
最后,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在上网寻找心理慰藉时,不要过度依赖对方。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在对待金钱上,只要扎实肯干,都会有所收获。对待爱情上,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过度相信童话故事中的“完美爱情”。一旦受骗及时报案,避免更多的人受骗,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网络聊天记录、通话记录、涉及金钱或利益来往的有关凭证、照片及其个人身份信息等。
(综合新华网、中新网、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