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南京最大公墓官方推出“代客扫墓” 远程祭扫能否寄托哀思

编辑:王艺
导 语

又是一年清明时。公墓里哀乐环绕,西装革履的男子手捧鲜花,表情肃穆,穿过一排排黑色大理石墓碑基座,在一座墓碑前站定,弯腰、献花、鞠躬。在男子身旁,一名工作人员举着手机,将现场场景实时直播。

W020170321361283937130.jpg

直播“代客扫墓”(图自网络)

  浙江在线3月2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又是一年清明时。公墓里哀乐环绕,西装革履的男子手捧鲜花,表情肃穆,穿过一排排黑色大理石墓碑基座,在一座墓碑前站定,弯腰、献花、鞠躬。在男子身旁,一名工作人员举着手机,将现场场景实时直播。

  这是近日,发生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的一幕。清明节前夕,这一南京最大的公墓推出“代客扫墓”服务,并在线直播全程。逝者亲属向公墓方提出申请后,雨花台功德园将开设一间视频直播间,亲属通过公墓官方微信公号,在输入密码后即可观看“代扫”全程。

  与以往一些有偿代客扫墓服务不同,这个服务是公墓官方推出的,而且,除祭扫所用的鲜花等物品外,亲属不需为此单独付费。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开创了国内这一服务的先河。

  视频直播、微信祭祀 扫墓方式花样百出

  原本作为民俗的扫墓,通过新技术,实现了“现场直播”。雨花台功德园向记者回应称,这一新政的推出,主要是因为“时代在变”,也考虑到当下的社会现实。

  雨花台功德园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人们生活半径的扩大,加之国人“叶落归根”的观念,使得不少安葬于墓园内的逝者,其亲属本身并不居住在南京市,不少还住在国外。以往每年的祭日、清明等时节,这部分家属往往需要从世界各地赶回南京扫墓,而如果当年出现了意外情况,往往就不能成行。

641.jpg

雨花台功德园通过微信公号,向用户展示“线上全景”画面,直播时用户可看到类似画面。(图自网络)

  逝者亲属在提出“代扫”申请后,公墓会发送一组密码。到双方约定的祭扫时间后,亲属通过微信公号,点击“直播”选项,同时输入密码,即可观看祭扫现场实时画面。而这些画面,均来自墓园工作人员的手机直播。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雨花台功德园内,由于路途等因素,“不方便”的亲属,至少有一百户。往年,陵园会应亲属之约,对相关墓地进行“代扫”,并拍摄照片并发送。而在今年,通过与南京一家网络技术公司的接触,墓园萌生了“直播”的想法。

  与此类似,四川成都市长松寺公墓也与今年推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祭祀”方式——微信远程祭祀。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上填写寄语,随后寄语可同步到墓地前的一块大电子屏上滚动显示,以表哀思。

  对代客扫墓等新生事物应给予宽容空间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往往都是带着是悲思情绪悼祭祖,携带好菜好酒加上烟雾缭绕的烧纸钱在墓牌前供奉着,这一习俗依然在很多地方流行着。

  由于一些人远离家门,不方便回家,于是“代客扫墓”这一行业由此诞生,可是,这种做法能真的能取代那种亲临其境的缅怀思念吗?

  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手段,扫墓需要亲力而为;然而,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不少人难以回到家乡去给亲人扫墓。不论是“代客扫墓”,还是“微信扫墓”,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传统的扫墓有了更多的渠道。面对“远程扫墓”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不能情绪性地先入为主,而是要多一些换位思考。

timg (1).jpg

清明扫墓(图自网络)

  在理想的图景里,清明祭扫理应“亲自上阵”。可是,对于那些在外地打拼的人们来说,返乡祭扫成为一种“有心无力”的尴尬现实。尽管不能到亲人的墓前亲自祭扫,“代客扫墓”也依然进行了情感表达。这样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未尝不能起到精神洗礼的作用。

  “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代客扫墓,说到底也是一种“成人之美”。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赋予传统民俗活动更多“时代感”,既切实地裨益了一些难以“回乡祭扫”的游子,也让传统节日更有亲和力、更具有操作性。

  (综合新京报、长江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