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

研究新发现:一万五千年前就有了“人鼠大战”

编辑:蒋敏华
导 语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老鼠在人类定居场所滋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早几千年。这能够证明,在进入农耕社会前,人类就开始塑造人与动物的关系。

1.jpg

  非洲使用老鼠来排雷(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3月3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蒋敏华)似乎有人类聚居地地方,就有老鼠的存在。那么,人类与老鼠之间的这种“混居”状态,究竟从何时开始?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老鼠在人类定居场所滋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早几千年。这能够证明,在进入农耕社会前,人类就开始塑造人与动物的关系。

3.jpg

  游猎部落(网络图片)

  家鼠始于游猎部落时代

  既有研究认为,农耕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与动物关系转型的起点,包括家禽、家鼠的出现。不过,来自美国、法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对约旦谷地的一处那图夫游猎文明遗址进行考察后认为,当游猎部落开始定居生活后,老鼠就进入人类的生活。这一研究成果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最新一期刊物上。

  在那图夫人居住的地中海东部沿岸村落,家鼠开始存在的时间比先前结论早大约3000年。这些游猎部落一旦在某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的住所和食物残渣就给老鼠寄居提供了生存空间。

  人类迁徙影响家鼠数量

  通过发掘遗址、分析老鼠牙齿的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家鼠与野鼠的数量比例在不同史前文明时期变化非常大。如果人类在一个地方定居时间足够久,家鼠就会对野鼠形成绝对优势,“占领”人类居住区,把野鼠赶跑;一旦遇到干旱或食物短缺,人类被迫频繁迁徙,家鼠与野鼠的数量对比则形成一定的平衡。

  法新社3月27日援引论文共同作者之一、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菲奥娜·马歇尔的话报道,这项研究首次证明,早在1.5万年前,如果人类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足够久,就会影响当地的动物种群,导致家鼠的“统治性存在”。这也意味着,早在1.5万年前,人鼠之间就开始了食物争夺战。

4.jpg

  实验中的小白鼠(网络图片)

  人鼠基因相似度达99%

  除了“混居”历史悠久,人鼠之间还存在一个特殊的关系——两者基因竟然高度相似。

  早在2002年,科学家通过研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基因相似度远超被认为是与人类同祖的猴子或者猩猩。

  基因组草图显示,老鼠的20对染色体上共有约25亿个碱基对,与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DNA链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空白”片断也非常相似。两个物种的基因数目大约都是3万个。其中绝大部分相同,只有几百个基因是某一物种独有的。

  老鼠和人类基因组相似度很高,对之进行比较研究可得知很多关于人类疾病和生理机能的信息。这就不难理解,很多医学研究都是拿小白鼠做实验,帮助人类寻找治疗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等的新方法,探索生物为何衰老等的生物学重大谜题。以至于,“小白鼠”在人类的现代词汇中,已成为实验品的代名词。

  人类可能没想到,与之为敌1.5万年之久的老鼠,会以这种形式来造福人类。

  (综合新华社、中国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