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浙江在线4月1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已于17日完成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
17日7时30分,承载着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5小时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
中国首次“太空加油”引人瞩目
在轨加注是指在空间轨道上利用服务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进行推进剂补给的在轨操作,其作用类似于“空中加油”,因而也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加油”。
这项技术对空间站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太空并非绝对真空,空间站依然会受到微薄空气阻力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缓慢下降。要维持其轨道高度,就必须消耗燃料来获得上升的推力,而空间站核心舱在发射时携带的推进剂有限,这就需要货运飞船对其进行在轨推进剂加注,持续补充燃料。
据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天舟一号携带约2吨推进剂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施在轨加注,不仅量足够,而且还有备份。
然而,在轨补加对交会对接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穿针引线”太空绝技再上一层楼。为此,设计师采用大量力学、热控等仿真和地面试验验证,确保对接机构产品质量过关。
卫星加注试验积累成功经验
“太空加油”是中国航天孜孜以求的技术突破。中国航天在成功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之后,投入更多精兵强将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并在天舟一号升空之前已经进行了一次对卫星进行在轨加注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
2016年6月25日晚,天源一号在轨加注飞行试验系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几天,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卫星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获取了3种贮箱加注全过程的完整视频和相关试验数据。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其进行遥测表明,推进剂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实测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可以预见,天舟一号即将到来的飞行任务将使中国在轨加注技术进一步得到验证、提升,走向成熟阶段,使我国航天事业跃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即将进行的载人空间站建设铺平道路。
【延伸阅读】“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货运飞船,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作为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即将实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将对承担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任务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考验。其中,飞船为载人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进行在轨加注推进剂技术,是测试和考验的重中之重。
该项技术的突破将是中国航天继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之后,具有标志意义的新的里程碑。它将使建设长期驻留、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具备基本前提,为2020年后建成“太空家园”,催生中国空间站时代奠定基础。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