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1

环保部督办地方承诺7月完成治理 华北渗坑污染是块难啃的骨头

编辑:沈正玺
导 语

据统计,光是在环保诉讼案件中,涉及到“渗坑”这个关键词的判决,在我国20多个省份都有出现,大部分都与水污染有关。而渗坑污染对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来说一直都是“难啃的骨头”。

    

  天津市静海区佟家庄村附近的污水渗坑(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浙江在线杭州4月2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沈正玺)渗坑、强酸、17万平方米……4月18日,一家环保民间组织公布了河北、天津几片污染区域的航拍照片,引发关注。目前,环保部挂牌督办治理,天津表示7月底前根治。

  环保组织意外发现渗坑排污

  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下文简称“两江”)工作人员今年3月乘坐高铁途经河北大城县、天津静海区时,无意发现多处渗坑群落,经过实地查看发现,渗坑内的水呈“强酸性”。

  4月17日,“两江”向环保部、河北省环保厅、天津市环保局、廊坊市大城县环保局,以及天津市静海县环保局寄出举报信。

  4月18日,“两江”公开发布文章称,河北、天津等地发现多处污水渗坑,对当地环境造成威胁,引发包括环保部在内的大范围关注。

  什么是渗坑?有什么危害?

  渗坑是一种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方式。简单说,就是挖个坑或者打口井,把污水倒进去,利用土壤及其中的微生物,来过滤和降解少量污染物。包括很多农村的化粪池,其实就是渗坑的一种。

  但由于缺少或不能以天然河流作为排水渠,北方的工业企业通过渗坑渗井方式排放大量污水时,很可能造成排污量超出土壤有限的降解能力,造成严重的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污染。

  更严重的可能在于,在华北的一些地方,除渗坑之外,更隐秘、危害也更大的是把污水排入打不出水的废弃深井,直接污染地下水。

      天津市静海区佟家庄村附近渗坑中的污水呈现不同颜色(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难啃的骨头”只是“冰山一角”

      类似的渗坑污染事件并非只发生在河北和天津,这次被环保组织揭开的仅“冰山一角”。

      据统计,光是在环保诉讼案件中,涉及到“渗坑”这个关键词的判决,在我国20多个省份都有出现,大部分都与水污染有关。而渗坑污染对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来说一直都是“难啃的骨头”。

      从2014年到2016年,河北大城县的两处渗坑都经历了两次治理、两次反复的过程。为此,县政府还将负责治理的相关公司告上法院。2016年底,大城县政府将两个渗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县政府重点工程,预算达到3848万元。

      而据天津市环保局2013年摸底排查情况,静海区有18个类似渗坑,多为废酸倾倒或偷排、污水直排所致。自2014年起,静海区政府开展渗坑废水重点整治工作,已治理完成14个渗坑。目前还有4个渗坑仍在进行深度治理。

      环保部督办、地方政府承诺

      环保部会同河北省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要求在距离污染区域600米、800米的水井取样,目前得到的检测数据显示正常。

      联合调查组负责人、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闫景军透露,环保部将对相关渗坑污染问题挂牌督办,要求天津、河北相关地方限期制定整治方案,加快治理进度,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公开监测及治理信息。

      天津市静海区对渗坑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核查。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当地政府已经采取治理措施,施工单位已经入场施工,将于7月底前实现根治。

      虽然在2013年通缉并抓到了向渗坑倾倒废酸的两个肇事者,但大多数偷排者依然逍遥法外,不排除在治理期间依旧有偷偷倾倒的。

      “一吨废酸的处理成本几千元,违法倾倒造成至少几十万方水的污染,还有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需要的成本至少几千万。”闫景军在接受采访时再三强调,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这样的行为。

    

  天津市静海区佟家庄村附近渗坑中的污水呈现粉色(左侧)(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天津市静海区佟家庄村附近污水渗坑岸边的土壤呈现橙色(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天津市静海区佟家庄村附近污水渗坑旁留下倾倒污水的痕迹和残渣(4月20日摄)。

  (综合新华网、中新网、科技日报等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