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劲硕博士说,在中国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野生动物有256种。中华穿山甲、扬子鳄、中华鲟等赫然在列。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杨静涛)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5月22日定位“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2017年的这一天,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向公众发布了《中国自然观察2016》。这份报告评估了2000年-20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名录》中的全部物种,以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 Redlist)中所有受威胁的中国物种。
报告显示,在2014年评估的174个物种中,保护状况总体改善的只有26种,维持现状32种,变差的116种。而当名录扩充至1085个物种后,“总体改善的只有102种、245种维持现状、738种变差”,情况显然更糟了。
256种野生动物比大熊猫还濒危
大熊猫是保护资源投入最多的物种,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将大熊猫从“濒危级”物种降为“易危级”曾引发高度关注。大熊猫保护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已完全向好。根据报告,目前只有大熊猫、扭角羚、川金丝猴和朱鹮,以及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藏羚、藏野驴等物种受益于保护实践,其中金丝猴和扭角羚因于大熊猫分布同域而受益于大熊猫保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劲硕博士说,在中国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野生动物有256种。中华穿山甲、扬子鳄、中华鲟等赫然在列。“许多野生动物不知不觉就已经灭绝了。”名单中高鼻羚羊角是一味名贵中药,玳瑁“升官发财”的寓意令人们趋之若鹜。拥有萌萌外表的孟加拉懒猴、绒毛丝鼠(龙猫)等野生动物被进口到中国当作宠物出售。穿山甲是世界上遭受非法贸易最严重的哺乳动物, 2017年2月,穿山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黄胸鹀最可怜,在广东被称为“禾花雀”,因为所谓的“美味”,在短短二十几年里被人们从无危吃到濒危。
黄胸鹀
根据报告,保护状况最差的物种中,野马、白鲟和白鱀豚被认为野外灭绝,只是还没来得及从保护动物名录里除名。
漠视濒临动物 栖息地保护不足
张劲硕坦言,对濒危野生动物的漠视,是导致它们日益稀少的原因之一。国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自1989年颁布后仅有一次调整,把麝提升为一级,此外没有变化。
保护栖息于水生环境的野生动物,至今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帮助濒危动物繁殖,进行人工饲养,然后放归自然,似乎一直是保护的捷径,然而由于栖息地保护缺位,导致局域分布、栖息地小的濒危动物,连放归都没了地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开发旅游景点带来的破坏,水利大坝的建设,人工饲养“四大家鱼”入侵涉危鱼类“领地”……这些问题不解决,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将更加恶劣。
延伸阅读:浙江一起特大贩卖野生动物案宣判 30人获刑
2017年2月23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特大贩卖野生动物案,因收购、贩卖穿山甲、巨蜥等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中首批30名被告人获刑,其中最高的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九个月。
警方调查发现,陈浙江磐安县一个农贸市场内的野味店,表面上挂着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但却隐藏着大量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野生动物。首次出现违法经营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2008年的10月份,到案发为止,有记录的交易量特别巨大,光穿山甲就有几千只。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网、法制日报、《中国自然观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