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谷歌投资写稿机器人 记者要成下一个“受害者”?

编辑:周舸
导 语

近日,谷歌成立了数字新闻基金,并花费超过8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名为Press Association(PA)媒体公司的机器人写稿项目,该项目将用来支持英国和爱尔兰的新闻业。

224224gr6yuk1go7o2itxe.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7月1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近日,谷歌成立了数字新闻基金,并花费超过8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名为Press Association(PA)媒体公司的机器人写稿项目,该项目将用来支持英国和爱尔兰的新闻业。按计划,该项目的产品每月能够编写多达3万条本地新闻。  

  而在此之前,国内的腾讯新闻机器人Dreamwriter、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已经应用到财经和民生报道中,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提升新闻行业整体效率。人工智能向媒体领域进军,意味着新闻行业的记者和编辑们不得不和机器“抢饭碗”,在日益强大的技术面前,记者们真的要失业了吗?

  机器人写稿已应用于部分领域

  机器人写稿最早始于2014年,当时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报道新闻。随后,美联社与提供自动化写作服务的公司 Automated Insights 合作,让机器人读取财报,然后按照编辑预先设定的框架,自动生成偏向于数据分析的财经新闻。

  此次将美联社与一家名为“Urbs Media”的创业公司合作,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每个月制作3万条有关当地的新闻报道。美联社总编辑皮特·克里夫顿(Peter Clifton)对英国报纸《卫报》解释说,人类记者将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撰写新闻故事。

  记者将给犯罪、健康、失业等热门话题创建“一个个详细的报道模板”,然后由Urbs Media的Radar工具填写这些模板中空白的地方,帮助实现每篇文章的本地化。Radar是英文“Reporters And Data And Robots”的首字母缩写形式,即“记者、数据与机器人”的意思。

  实际上,传统新闻媒体几年来一直就在使用这种工作流程。例如,《洛杉矶时报》从2014年起就开始借助于人工智能来撰写有关地震的新闻报道。克利夫顿说:“在这种新闻创作的流程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类记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Radar工具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显著扩大当地新闻报道的数量,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操作,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机器人写稿优势在哪儿?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郭宗明表示,机器人写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机器人能够快速地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一个事件出来以后,历史上也许有相当多的类似事件及历史资料,记者要去检阅,要快速地做出报道,人类的速度是远远不如机器人的。

  第二,同样的事件,机器人能做到更快,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节约了成本。

  第三,现在的新闻还讲求广泛的读者参与。以春运为例,除了列车信息本身,春运乘客发表的微博、微信,他们的评价和关注,机器人都可以监控到,并体现在报道里。

  机器人写稿,或者说人工智能写稿,跟传统写稿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许机器人不那么字斟句酌,在文学价值上会打些折扣,但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文学价值,而是时效性、与读者的贴近性。

  人类记者要失业了?

  在PA总编辑Peter Clifton看来,写稿机器人不太可能取代记者的工作,它们只是为了将记者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关注那些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人类思考的东西,同时也能降低写作的成本。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表示,人工智能或许更擅长在体育赛事这类媒介事件中抓取数据生成报道,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知名媒体在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时,特别是灾难性事件时,记者仍需在场。

  目前的机器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容的互动量和分享率作为数据处理依据,并不能深入理解新闻内容,高互动和分享率并不与新闻质量挂钩,因此不设编辑的纯算法推荐,更容易让低俗内容、标题党和不当内容受到广泛传播。

  写稿机器人在内容生产上缺乏人的主观性而带来的“人情味”和百花齐放,使得内容产出更加单一,更加枯燥和同质化,难以形成风格。同时在内容接收上,基于流量和利益诱导,曲意迎合用户的算法推荐给用户的只能是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无价值的内容,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中,日益背离技术让人获得更丰富信息的初衷。

  这也意味着,具有经验和技术的人类记者对于整个新闻行业仍然起到支撑的作用。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将这些资深的记者从现有的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综合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第一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