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主动撤稿!韩春雨或涉嫌“学术造假”? 中国要启动“零容忍”

编辑:洪慧敏
导 语

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无独有偶,就在约4个月前,刊登在《肿瘤生物学》期刊上的107篇论文,因涉嫌造假而被撤稿。107篇论文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他们都是中国的医生或在读医学生。有人惊呼,医学界成了学术造假的“重灾区”!

  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洪慧敏)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无独有偶,就在约4个月前,刊登在《肿瘤生物学》期刊上的107篇论文,因涉嫌造假而被撤稿。107篇论文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他们都是中国的医生或在读医学生。

  有人惊呼,医学界成了学术造假的“重灾区”!

  图为韩春雨。

  韩春雨学术论文事件回顾

  去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论文中所描述的NgAgo技术是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的Argonaute核酸内切酶,以DNA为介导进行基因编辑,简称NgAgo-gDNA。

  该论文刚一发表,韩春雨团队及其报告的NgAgo技术得到了诸多喝彩声。

  然而,约2个月后,该论文的所描述实验的可重复性遭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质疑。在按照韩春雨论文所述的方法进行实验后,他们无一例外地没有看到NgAgo技术有能编辑基因的迹象。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韩春雨主动申请,其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争议性论文由《自然-生物技术》撤回。

  “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韩春雨在撤稿声明中表示,众多实验室“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自然-生物技术》在社论中表示:“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现象:107篇论文涉嫌造假撤稿 都是中国医生或在读医学生

  无独有偶。今年4月,世界著名出版机构发表了一篇撤稿声明,宣布撤下107篇曾经刊登在他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上的论文,因为涉嫌造假,而这107篇论文全部来自于中国。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论文的作者都是中国的医生或在读医学生。据介绍,此次涉嫌学术违规的共计524人,共涉及77家医疗机构。其中,不少是医院临床一线医生。

  据此前撤稿时《肿瘤生物学》杂志发表的声明显示:撤稿的原因是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和伪造同行评议意见。

  声明发出之后,中国的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7月27日,科技部代表联合调查组通报了《肿瘤生物学》107篇医学论文集中撤稿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以下为科技部的通报——

  经核查,107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系《肿瘤生物学》重复发表;1篇系《肿瘤生物学》期刊自身错误撤稿,作者无过错,《肿瘤生物学》已公开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这101篇论文中,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其余89篇由作者完成,经学术评议认定,其中的9篇存在内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内容未造假。

QQ截图20170803100145.jpg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说,已查实部分论文作者,确实存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代投论文都等规现象。

QQ截图20170803100255.jpg

  怎么造假?教育科技司副司长李楠说,第一是委托中介带头,这个对同行专家邮箱里的评议意见,造假行为是由中介形成,论文是由作者自主完成,实验数据真实,此种情况占了高校的被撤论文多数。第二种情况同样是委托中介带头,中介对同行评议的专家邮箱造假,但是论文作者无法提供论文的原始数据,这就涉嫌论文造假,或者是自己造假,或者直接是委托代写。第三是论文作者涉嫌故意,或者过时提失了错误的同行评议专家邮箱,这个过程没有中介参与,是自己或者是不知情,采取了网上的专家邮箱,或者是涉嫌有意捏造。

QQ截图20170803100316.jpg

  据介绍,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已形成“灰色产业链”。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说,从调查情况看,此次撤稿论文的虚假同行评议专家,和同行评议意见,大部分是作者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的。

QQ截图20170803110956.jpg

  当然,“学术造假”并非医学界独有。方舟子认为,学术造假在国内是普遍现象,被揭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媒体做了报道的也只是网上揭露出来的事件中的一小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文造假实际上要严重得多,只不过这些学科的成果不像自然科学的成果那么受重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所长喻国明等学者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告诉记者:“相当严重的学术造假事件仅是个例,有些情况只是属于编辑和引用不当。”

  原因

  观点A:学术造假源于“学术量化考核”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学术造假的重要原因是“学术量化考核”。以学术论文在何种刊物发表或者发表了多少篇(部)作为职称评定和职务升迁的考核标准,而不以学术含金量作为衡量指标。这当然会导致某些人铤而走险。

  目前,“学术量化考核”方式其实普遍存在于中国的高等院校。但是,为何此次107篇涉嫌“学术造假”遭撤稿的论文都集中在医学界?“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王浅(化名)向记者介绍,对于目前医生的职称评级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临床业绩、教学任务,以及文章和课题。

  这意味着一个医生的临床工作再出色,若没论文就不能被尊称为“大师”,而只能从属为“工匠”,就得不到与年资和能力相对应的职称,未来升迁的机会也不大,收入待遇可能上不去……

  知名医学网站丁香园曾特别对此做过一项包含19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其中,824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有SCI论文;而晋升高级职称,85%以上都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达到29.21%。

  在王浅看来,目前的晋升制度对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医术不精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临床医生每天加班加点治病救人,没有多少时间搞学术,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浅认为,临床为重,科研为辅才是正道。“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医师,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

  “既然论文是一个医生现实和未来价值最基本的敲门砖,谁能轻言放弃?可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又难以得到那么多科研的机会,真的做不出来,那就只好靠假的来拼凑了。”一些业内人士说。

  不过,也有一些医生认为现有(靠论文)的晋升体系有合理的地方。“你说废除这个标准,可是用什么东西去替代呢?只能凭拍马屁,凭关系,你的上升通道也是挺郁闷的,且变得更加不可琢磨。”

  观点B、“学术造假”是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社会的腐败风气严重影响到学术创新。学术造假,也是很多人实现其权力欲望的一种方式。

  葛剑雄说,一些官员的“学位”随着职位的上升而上升,比如历史专业出身的某位位高权重者,人在北京却在2年之内就可以拿到成都高校的经济学博士学位,难道“这样的情况正常吗?”  

  观点C、学术机构对学术造假行为纵容和包庇

  学术机构自身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纵容和包庇,成为学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一些高校的自办学术期刊(如学报)都成为收取版面费的学术垃圾集中地,助长“学术造假”不正之风。

  这样的学术垃圾期刊成为学术造假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这些助长学术造假风气的期刊,必除之方能平民愤”。

  对此,伦理学研究的权威学者甘绍平也感到很无奈,他说:“学者基于本身利益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量,一般不愿揭发造假事件,不愿意少一个朋友多一堵墙。发了假稿的刊物也不愿自我揭丑纠错,怕影响自己的声誉。造假者单位更是以治病救人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不愿对肇事者严厉惩处。受害人不揭、当事刊物不理、责任单位不管等多种因素的‘完美组合’,自然就造成造假成本极低的局面。”  

  知名的学术打假人方舟子说,学术造假的泛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由行政官员掌握科研资金分配权力的官本位的科研体制,只看论文数量不具体看科研工作质量的学术评估体系,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缺乏监督和处罚机制,对学生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等等。

  科技部:对学术造假要坚持“零容忍”态度

  107篇涉嫌造假而遭撤稿的相关论文作者,未来将予以严处。教育部介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对学生做出处理,处理方式分为解聘或者辞退,对学生取消学籍,或者撤销已经获得的学位,还要给予行政处分。涉及到的医学学生之外,当然还有涉及到的医生。

  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今年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单位的职称评审在突出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同时,将严格职称申报诚信制度,对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并记入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

  当前,我国对学术造假持“零容忍”态度。据悉,科技部会同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研究制定更加严厉的处理规则,并会同相关部门着手开展对学术造假骗取科研经费等违法行为进行法律惩戒的相关研究,把治理学术造假纳入法治轨道。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要重拳出击,开展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的“清网行动”,研究学术期刊预警制度等;强化标本兼治,加快建立符合实情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临床研究“国家队”的引领作用,选择部分中心开展机构评价和临床医生职称评价改革试点,积极探索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综合自澎湃新闻、东方网、参考消息网、央广网、新华社、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