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为你诵读”助推朗诵热 文化类节目为何风靡一时

编辑:周舸
导 语

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到《朗读者》再到“为你诵读”,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网络平台和社交网络。那么,文化类节目为什么那么火?

19531501521.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8月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为你诵读”杯第二届中华诵读大赛全国总决赛于8月5日-6日在北京举行。大赛吸引了89000多名诵读爱好者报名参加线上选拔赛,最后300多名优秀选手角逐总决赛。   

  有意思的是,一款叫“为你诵读”智能存储诵读麦克风也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是继“为你诵读”客户端软件问世以来,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全民诵读工程”结出新的实践成果。

  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到《朗读者》再到“为你诵读”,2017年至今,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网络平台和社交网络,引发关注。那么,文化类节目为什么那么火?

timg.jpg

  网络图片

  朗读者持续火爆 董卿:用情怀打动人心

  《朗读者》节目播出后迅速成为了文化热点事件,不但引发了新媒体的海量传播,还成功渗透到百姓生活中,通过朗读亭在社会上带起了一股文化热。

  对于《朗读者》的持续火爆,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认为电视节目要坚持内容为王,节目能够赢得观众靠的是节目品质和思想内涵,好的文化节目要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打动人的是节目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做节目要有文化担当。《朗读者》是一种回归,回归到责任的本来定位,中央电视台以高度文化自觉引领节目创新,以适应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赢得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受众。

  制作人董卿为节目能够取得成功,首先是时机,当大屏、小屏被各种综艺充斥的时候,《朗读者》以文化节目出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观众有借助朗读来表达情感的需求。其次,是创新的决心,要把原创的文化节目做成功的决心,以文学之名扣问生命是节目的灵魂。节目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来读、读什么。制作团队最初也曾考虑过全明星阵容,但后来发现是一个误解,打动人心的不是光环,一定是情怀。最后,董卿说节目在新媒体引发的热度和年轻人对节目的热爱是出乎她的意料,2万人参与了线下朗读亭的活动。

  《朗读者》不仅是一档成功的文化节目,它已经融入到大众文化生活之中。

  “高而不冷”的文化类节目为何火爆屏幕?

  其实, 文化类节目火爆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优化了人们的时间,提升了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对于时间的使用效率。

  这些节目正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千篇一律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我们找到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引领了时代风潮。

  从过去正襟危坐的说教和知识教育、到趣味性的开掘、到现在故事的讲述乃至情怀的抒发,可以说,文化类节目已经到了讲故事诉情怀的时代。文化内涵的融入,让节目增添了意趣和底蕴,让观众在娱乐中还能细细品味。在同质化节目都在浅表的游戏打闹时,这类节目真正触到了观众的共鸣与痛点。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具有很强的民间基础。它不仅是书本里的知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更重要的是诗词里有天地、有历史、有社会、有故事、有人生、有情怀。而书信亦如是。它们让观众领略到了爱到深处的言之切切、情到浓处的低沉婉转、悲到痛处的肝肠寸断。节目的成功也让传播者看到,原来观众并非都追求低俗浅薄,寻求感官刺激。

  文化类节目能火多久?

  涌现出一批有品质的文化类节目,当然是好事。但是,应避免几种误区,比如浑水摸鱼、盲目跟风,尤其应该祛除同质化现象。同时应意识到,别奢望靠几个节目就能催醒国人的文化热情。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所称,“我们现在容易起哄。一个东西出来,大家一哄而上都说好,所有人就只关注一件事,不就坏了吗?”

  做文化类节目当力避自我主义。如果沉湎于本国的历史文化,而忽略乃至排斥外来文明,同样不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面对多元化的外来文明,我们有责任多学习、多借鉴,而不是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尊重并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才是真正的文化自尊、自信、自立,我们的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综合环球网、人民网、新华网、新民晚报报道)

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