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

警惕“自拍病” 全球自拍死事故正急剧增加

编辑:周舸
导 语

自拍致死受害者中,平均年龄为21岁,75%死者为男性。其中印度发生的自拍致死事故占到60%,居全球首位。

133329563.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8月12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随着智能手机和前置摄像头的出现,“自拍”迅速风靡世界,自拍俨然成了社交互动标配。但自拍的流行也带来很多危险,甚至有人说“自拍是种病”,但当自拍死变成一种新的死亡方式出现时,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

  研究显示,世界上每年因自拍而发生的死亡事故正急剧增加。“自拍死”最常见的死因是从高处摔下,其次是溺毙。自拍致死受害者中,平均年龄为21岁,75%死者为男性。其中印度发生的自拍致死事故占到60%,居全球首位。

  印度“自拍死”事故居全球首位

  近年来,自拍正导致越来越多的致命意外,“自拍死”成了一种全球现象,甚至被纳入了维基词条(Selfie Death)。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拍致死的趋势没有任何减速迹象,这更令人感到担忧。

  有关自拍者死亡的第一起正式报告来自于2014年3月。迄今全球因为自拍丧命的人数已经超过130人,其中中国发生5起,且人数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报告的百余起自拍死亡的意外事件中,印度占据了80起以上,这促使该国在许多旅游景点增设“自拍禁区”,并在一些地方设置警察巡逻,以阻止铤而走险者。

  据印度网9日报道,自拍在印度十分普遍,无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或在孟买的火车上,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一个人或一群人在自拍。但由于过于专注自拍,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忘记自己身处险境。在印度,与火车有关的自拍者死亡事故占大多数,这是因为印度人认为与好友在火车上或铁轨旁边自拍是很浪漫的一件事,证明他们的友谊可以“天长地久”。

  印度心理学家帕特里认为,印度自拍事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想向世界证明,他们现在迈进了一段无人或很少有人迈进的里程。她说,许多自拍热衷者都是在追求自我肯定,这源于一个人的“匮乏感”,希望借由别人的赞赏来实现自我认同。心理医生拉姆也称,自拍者想通过大胆而与众不同的表现来彰显自己的成就。拉姆同时称,自恋也是一些人热衷自拍的原因,但自恋不会驱使人们做出疯狂而冒险的行为,只有缺乏自我价值感和需要自我肯定的人才会这样做。

timg.jpg

  网络图片

  自拍成瘾是种病

  2014年7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自拍成瘾”定义为强迫症,指出其特点是常常想恶搞并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以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尊心的缺失。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这一精神疾病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情景自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但并不上传至社交网络。第二个层次为严重自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并上传自拍照至社交网络。第三个层次为长期自拍型。抑制不住想自拍的冲动,一天上传自拍照至少六次。

  根据媒体考证,证实了“自拍成瘾为精神病”的信息都来自一家网站在2014年3月31日的一篇文章,提到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证实确认自拍成瘾是精神疾病,确定疾病名是“selfitis”。

  专家指出,自拍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当人们在自拍时,容易忽略身边的环境,尤其是脚下。死亡案例中致死的主要因素是从高处跌落致死,其余则包括自拍者想要进入危险设施中取景而导致悲剧,比如印度自拍者在跟火车合影时被撞击。

  这些热衷自拍的人,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拍一些自认为勇气可嘉的自拍“大片”,并非有什么非凡的意义或者迫不得已的苦衷,而仅是寻求刺激、冒险的快感,或者只是想炫耀自己的所谓勇气。尤其随着网络信息日益发达,各种社交网络风靡,对一些人来说,随时随地拍一张吸引眼球的照片,在网上收获大量点赞、评论或转发,甚至比旅行本身更能带来快感,为此他们不惜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如何戒掉“自拍瘾”?

  媒体报道称,美国研究人员计划开发一款手机应用APP,一旦手机监测到手机主人在铁轨和其他危险场所自拍,该APP就会跳出警告,告诉自拍者此地曾经发生的自拍致死致伤事件。这款应用甚至可以在感应到危险自拍地点时,强制关闭手机的自拍功能,借此可以对人们起到警醒,并防范悲剧重演。

  为了减少自拍死的发生率,2015年俄罗斯发布了《安全自拍行为指南》,提醒人们几大自拍危险地,包括悬崖、楼顶、水里、行驶中的交通工具、靠近动物的地方等。这些红色的禁止图标演示了一些俄罗斯人自拍时的危险举动,其中一些可能令人意想不到,比如和野生的狮子老虎等合影,比如站在房顶抓着电视天线自拍。虽然有些举动略显滑稽,但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印度作为自拍死发生率最高的国家,已经在孟买设立16个“禁止自拍区域”,想借此警告人们不要为了拍出好看的自拍照而冒不必要的危险。任何人进入禁拍区都要被处罚12.5美元(约合人民币86元)。

  现实中,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社交媒体自恋症,自拍狂魔也是时代的产物。晒自拍无罪,但如果严重到已“成瘾”的地步,还需正视怪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因素。如果自己一拍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可能要参考下面的药方:

  1.减少在网络上花的时间。抛开网络,与人真正进行交流,去欣赏别人,而不是根据他们分享和上传的内容判定他人。

  2.重新定义社交平台。社交媒体,顾名思义,实乃用于社会交际,而非自我炫耀的平台。

  3.反思自己分享的内容。

  (综合环球网、人民网、深圳晚报、北京晨报、辽沈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