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陆学子翘首以盼象牙塔的通知书时,台湾高中毕业生也在忙着报志愿、等发榜。不过,不同于大陆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台湾学生升学压力小得多,今年最低只要38分就有填志愿的资格。
浙江在线杭州8月1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又是一年升学季。就在大陆学子翘首以盼象牙塔的通知书时,台湾高中毕业生也在忙着报志愿、等发榜。不过,不同于大陆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台湾学生升学压力小得多,大学录取率高达96%以上。
今年台湾的报考门槛更是创下新低,最低只要38分就有填志愿的资格。岛内学者和网友感慨,“精英教育”不再精英,高等教育不再“高等”。本来让人称道的台湾教育,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台湾大学。
最低38分 不想上大学都难
2002年,台湾教育部门为减轻学生压力,取消了全台统一、一考定终身的“大学联考”,改用“多元入学”的方案。每年1月底或2月初举办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统考语文、英文、数学、自然、社会5科,类似大陆的高校自主招生;每年7月初则举行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考生可从语文、英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考6至10个科目,加权算出总分。除此之外,来自偏远乡村的贫困生、特长生等还可以选择“繁星计划”“特别身份学生优待入学”等特殊途径,总之,想不上大学都难。
今年的指考已于日前发榜。考生总数47334人,其中42327人完成志愿填报,最低门槛低至38分,最终41022人被录取,录取率达96.92%。虽然录取率已经畸高,但还是有很多学校没有招满,招生缺额达3488人,比去年大增18%,创下8年来新高。7所大学的缺额率超过70%,15个专业录取人数“抱蛋”。
台湾的大学好考是出了名的。2006年,台湾考生每科只需考到15分就可以上大学,2007年这个纪录被打破,4科加起来只需18分,2008年更夸张,总分7分就能当大学生了。“7分就能上大学”也因此成为当时的年度笑话。有人调侃:“即使什么都不会,选择题全部猜C都能上不错的学校吧!”
高校招生门槛太低,岛内舆论担忧如此下去会影响大学生总体素质和教育质量。因此,台湾有关部门作出规定,成绩排在最后5%的考生不予录取。然而,许多私立高校迫于招生压力,先是将这一门槛降到3%,而后再次取消,于是造成恶性循环:超低录取分数让家长怀疑教育质量而不愿送孩子就读,生源变少又让录取分数变得更低。
台湾学生参加指考。
质量下降 大陆学生赴台意愿降低
台湾大学招生状况日益严峻,为解决学生来源短缺危机,招收短期来台就学的大陆研修生,曾是不少台校增加财务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两岸关系僵局,近期不断传出大陆研修生赴台人数下修的消息,台湾高校想透过陆生来填补学生来源缺口,恐将难以为继。
台湾高等教育工会统计台校大陆研修生人数,在2015至2016年度间,台湾明道大学的大陆研修生为982人,在全校共5571人中,共占17.6%,比例位居全台之冠。明道大学国际长萧雅柏说,过去4至5年间,年均最多可有500人赴该校短期研修,去年下滑至320人后,今年9月再减少至260人。
过去,台湾高等教育并非成直线式稳定成长,经历过停滞期,也经历过扩充期。尤其是1996年至2007年间高校大规模扩充。许多专科学校在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形下,短短数年内便快速升格、改制为学院或大学。
12年间,无论是高校数,还是学生数均大幅增加。本科院校数的增长率达148%,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增长率达234.3%。当然,政策的确促进了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导致台湾高等院校在数量上严重饱和。2008年后,大学生就业难、高校生源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台湾“教育部”确立不再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但已经积重难返。
与此同时,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定位越来越模糊。许多技职高校设立了许多与普通高校相同的科系,如企业管理、资讯管理等。
有台湾学者指出,高校的升格、改制使许多学生的学历升格,但能力并未得到相对的提升,这些大学生大多不愿从事中低层级的工作。而当前台湾地区就业市场最欠缺的是中低层从业人员。“高不成,低不就。”台湾实践大学副教授赖岳谦指出,高校普遍化导致台湾高校竞争力下降,一些学校为了生存甚至不择手段,加上台湾相关教育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院校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大陆着力发展高校,重视国际人才的吸收及养成,对吸引全球学术精英登陆毫不手软,也因此不少台湾籍教授渐次登陆。台湾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李家同说,他有个学生辞去台湾教职,被大陆一所大学请去,薪水是台湾5倍,月薪台币50万元。
李家同说,台湾大学教授薪水落后于邻近地区,年改又大砍退休金,加上延后退休年龄,使得许多年轻人更难找教职,如政府对此无动于衷,就不必再谈顶尖大学了。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现在台湾高教面临很大困境,不但难招境外生、延揽不到好教授,且优秀学生、教授一直被吸走,套句台湾交大校长张懋中的话:“台湾高等教育快拉不动了!”
台湾高等教育需要一场“断腕”式的革命
大学生满街跑,大学文凭也不再金贵。有名台湾学生的打油诗写得很形象:“二十年前庆升学,办桌请客放烟火。二十年后上大学,缴费把妹等张纸。”“精英教育”失去了为社会输送精英的功能,无疑会加剧阶层固化,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为大学文凭贬值,一些偏远乡村的贫困小孩即便考上台湾大学这种一流大学,毕业后也只能当一个普通的台北上班族,拿着22K(2.2万元新台币)的工资,读书改变命运的作用大大减弱。
反观当年,能考上大学被认为是“祖上积德”,不少穷人家子弟借此翻转阶级、出头换日。台湾克隆牛之父、台大动物科技系退休教授郑登贵本是个放牛娃,初中、大学、研究生一路考过来,光大学就考了5次才上榜,但最后拿到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坐上克隆动物第一把交椅。
为了重新振兴台湾高等教育,台湾“教育部”今年初表示,未来7年内还要推动8至12所公立大学合并。
总的来说,“减法”就是责令部分高校加速整改,否则就关门歇业,或者只有与其他学校合并,才能继续生存。根据“教育部”现行减招办法:私校注册率如连续两年未满七成、公校注册率连续两年未满八成,即须减招。但是,新手段可能衍生新问题,校名情结、院系规划、人事调整、资源分配等都是“并校”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而校地校产、转型方向等也是“退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出任台湾主管高教的“教育部政务次长”陈良基,似乎对“大学合并”有不一样的看法,未来政策是否生变还是未知数。
此外,还有不少“不正经”招数令人啼笑皆非。为免于倒闭,有学校向私人借贷款应急,产生不少“债务黑数”;也有学校让民间业者招收高中职生“真工作、假念书、卖文凭”,找“人头学生”充数;还有学校关闭不赚钱的系所,或合并班级成立“百人超大班”,把教学质量当儿戏。 教育决定未来。台湾当局若真正确立“育人”目标,将危机化为转机,则要扛起应负的责任,来一场“断腕”式的革命。
(综合人民日报、中国台湾网、中国新闻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