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

隐私条款藏猫腻 微信淘宝等接受四部门“考核”

编辑:汪江军
导 语

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24日结束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评审,规范其收集、保存、使用、转让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督促整改不合法的条款。

timg (11).jpg

  浙江在线8月2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汪江军)在点击“同意”或者“授权”按钮时,你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安全风险吗?你的通讯录、微博内容、图片库、浏览记录……这些你不愿分享的隐私,有可能已经被背后的APP抓取。

  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手机APP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权限设置过高、偷偷走流量、捆绑安装插件等存在于手机APP里的隐患,也给许多用户造成困扰。有人认为应对手机APP的权限进行明确界定,有人认为应对违规APP加大处罚力度。

  APP存在的乱象,尤其是个人隐私的抓取,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落实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要求,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24日结束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评审,规范其收集、保存、使用、转让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督促整改不合法的条款。

timg (12).jpg

  微信淘宝皆在考核之列  

  首批被评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为:京东商城、航旅纵横、滴滴出行、携程网、淘宝、高德地图、新浪微博、支付宝、腾讯微信、百度地图。专家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内容、展示方式和征得用户同意方式等进行综合评判。记者在评审现场看到,在评审推动下,有的被评审网络产品和服务已允许用户注销账号并在一定时限内删除个人信息,有的用一图读懂形式告知用户提供哪些服务对应要采集哪些信息等。

  评审组专家表示,本次评审工作就是要让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内容符合网络安全法规定,不违背法律法规与用户约定采集个人信息;在展示方式上,鼓励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简洁、精炼的隐私告知,真正做到明明白白告知,实实在在遵循用户自主意愿;征得用户同意必须向用户展示隐私条款后,由用户做出选择性同意操作,例如用户主动声明、主动勾选、主动点击“同意”“下一步”等。

  此次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启动的隐私条款评审工作,采取分批选取重点网络产品和服务,对隐私条款进行分析评审。希望通过评审和宣传形成社会示范效应,提升行业整体个人信息保护水平。9月下旬将公布首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评审结果。有专家表示,隐私条款评审只是第一步,还应由国家主管监管部门对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u=3638206736,3111194565&fm=26&gp=0.jpg

  隐私政策在施行中面临各种现实问题

  手机用户未下载APP之前,可在应用商店里查阅隐私政策。苹果的手机商店里涉及的每款APP都有相应详情介绍,除了内容提要、产品最新动态外,还有版本记录、开发人员网站、开发人员其他APP及客户隐私政策。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网站和APP的用户隐私政策并不容易发现,用户经常需要经过两次及以上的点击次数才能找到相关内容,而有些则是在整个注册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很难获知这款软件的任何隐私政策。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隐私政策在施行过程中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即隐私政策文本变得越来越冗长。对于用户来说,为安装一个软件而去看完一份八九页的协议,需要投入一定的阅读理解成本。

  调查显示,收集用户隐私(60.4%)和盗取用户流量(49.9%)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新闻客户端也会访问短信、手机通讯录。我觉得这些软件访问的个人信息过多,但看也没发生什么事,也就算了。”智能手机用户张安洋说。

  李佳比较担心手机APP会“偷偷走流量”。“比如曾有一款手机游戏APP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安装了其它应用,结果每次打开这个APP,流量都走得非常快。”李佳说。通过后台系统对手机上APP的流量进行监测后,李佳最终卸载了这款APP。

  调查显示,恶意软件乱扣费(49.6%)、强制用户下载安装(42.1%)、有感染病毒风险(32.4%)、山寨APP严重泛滥(26.4%),也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存在的问题。

  (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