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9

肯尼亚全面“禁塑”违者坐牢 “禁塑令”在中国可行吗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肯尼亚针对塑料袋的一项禁令于本月28日生效,这意味着从8月28日起,任何被发现出售、制造或携带塑料袋的人可能面临高达3.8万美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或4年监禁。

  浙江在线杭州8月2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东非国家肯尼亚向“白色垃圾”宣战。28日,一道“禁塑令”正式生效,违者面临至少1.7万美元罚款或2年监禁;最高处罚为3.8万美元或4年监禁。

  按照肯尼亚政府说法,这道“禁塑令”适用于商业和家庭用途的塑料袋的使用、生产或进口,工业用途的塑料袋不在禁令范围内。

41.jpg

8月2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处市场内,一名商贩在摊位前准备了无纺布购物袋。新华社记者 李百顺 摄

  肯尼亚全面“禁塑” 违者最高面临4年监禁

  肯尼亚针对塑料袋的一项禁令于本月28日生效,这意味着从8月28日起,任何被发现出售、制造或携带塑料袋的人可能面临高达3.8万美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或4年监禁。

  报道称,这是肯尼亚过去10年里第三次尝试禁止塑料袋。其他一些非洲国家之前已宣布使用塑料袋违法的禁令,包括南非、卢旺达和厄立特里亚。

  塑料袋制造商认为,“禁塑令”会造成就业岗位流失。但肯尼亚环境部长朱迪·瓦克洪古上周反驳说,使用环保材料制作袋子将创造更多就业。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截至目前,许多肯尼亚人看起来都支持该禁令。

  但是,消费者怎样才能适应没有塑料袋的生活,这一点还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通常在零售店免费获得塑料袋。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于内罗毕当地时间8月26日晚间通过使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遵守。

  文章说:“8月25日,肯尼亚法院判定,肯政府‘禁塑令’合法有效,自8月28日起强制实施,在肯境内禁止使用、制造和进口所有用于商业和家庭用途的手提塑料袋和平底塑料袋。中国驻肯尼亚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遵守肯‘禁塑令’,勿携带被禁塑料袋入境肯尼亚,在肯购物、出行及处理日常生活垃圾时也勿使用被禁塑料袋。”

42.jpg

塑料袋是海洋污染的一部分。

  国外是如何“禁塑”“限塑”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塑料袋一直被视为导致环境受损及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破坏农业用地、污染旅游景点,也是导致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病毒滋生的温床。

  鸟类、鱼类等动物误食塑料袋会丧命。每年共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塑料袋是其中一部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照此速度,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会比鱼多。

  据悉,塑料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白色污染,危害甚巨。世界各国也都先后采取措施进行限制。

  德国多数商店为顾客提供塑料、帆布、棉布3种购物袋,不管哪种购物袋都要收费。而塑料袋本身就是环保型的可降解,质地结实能重复使用。

  爱尔兰征收“袋税”,自2002年起对每个购物塑料袋征税0.15欧元(约合1.1元人民币),税收全部纳入环保基金。2007年,爱尔兰政府又将购物塑料袋税提高到每个0.22欧元。

  日本商家为自备袋子的购物者打折。日本政府规定,商家在结账时应主动提示顾客,需要塑料购物袋必须付费,并给自备购物袋的顾客提供打折优惠等。

  英国则实行有奖积分鼓励顾客。目前,英国主要大型连锁超市既提供免费塑料袋,也提供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其中大型连锁超市TESCO通过奖励积分的方式,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或重复使用购物袋。

43.jpg

  中国“限塑令”限而不止 “禁塑令”可行吗

  2008年6月我国正式施行“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要求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9年过去了,“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不仅刚出台时,骤减六七成使用量的情况不复存在,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

  监管要限,消费者要方便,商家要赚钱,围绕着小小塑料袋,各个利益攸关方展开了激烈博弈。博弈的结果是,一项饱含着善意的公共政策——“限塑令”最终名存实亡。

  相对于“限塑令”,“禁塑令”对环境保护显得更加彻底。据统计,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而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如果能够完全禁止不能自然降解的塑料袋的生产与使用,可以想见其带来的利好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就有人大代表提议将“限塑令”改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袋,改为生产使用可全降解的聚乳酸等食品袋。

  2015年1月1日,吉林省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始实施省级“禁塑令”的省份。近三年的时间,吉林省禁塑力度持续加大,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接连落地,一抹绿色的环保新路在吉林大地风生水起。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既然“限塑令”已经名存实亡,“禁塑令”的全面推广还会远吗?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参考消息网、红网、长沙晚报消息)